社評/不必擔心大陸資金外流現象
旺報社評
大陸受新冠疫情延燒、全球地緣政治風險擴大、美國鷹式升息造成的全球通膨與景氣衰退影響,出現明顯的資金外流現象。摩根士丹利日前發佈報告指出,大陸經濟下行風險升溫,今年將出現20多年來首次外國證券投資資金外流,規模可能超過1000億美元。報告中進一步警告,即便明年防疫規定放寬,但到2030年前,大陸吸引外國投資組合流入,年平均金額將較原先預估減少一半。聳動標題與內容,讓大陸資金外逃疑慮再度成爲媒體熱議焦點。
美元升息 各國外資迴流
長期以來高唱「中國崩潰論」,唱衰大陸經濟的一派彷彿撿到槍般,放言高論大陸資金外逃,除了內部政經因素不利經濟成長外,更有美國全面提高對陸科技與貿易制裁力道的壓力,大陸投資環境將出現質變。藉由外資帶動經濟高速成長的好日子,如過往雲煙將一去不復返。大陸外商投資意願下滑,將進一步驅使外資加速出走,形成惡性循環。他們認爲,摩根士丹利這份報告不只點出當前大陸資金外逃困境,也暗示大陸市場吸引力如江河日下,難再恢復昔日榮景。
外資確實在流出大陸,並一度造成人民幣貶值,但主要不是經濟出了問題,而是全球大環境使然。這波資金外逃潮也不是大陸所獨有,包括日本、韓國、臺灣,甚至英國都出現類似現象。根據IMF發佈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今年1到10月大陸外國證券投資資金(包含股票及債券)淨流出700億美元,同期間大陸以外新興市場,資金亦淨流出近500億美元,顯示資金外流問題絕非只有大陸。
資金從新興市場撤離,主要是美國升息所造成。一方面,升息拉大美國與他國利差,驅使資金加速回流美國。另一方面,美元強勢升值的外溢效應,凸顯新興市場債務體質脆弱,更進一步刺激新興市場資金外逃。更不用說,升息太快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疑慮,也讓市場資金涌向被視爲主要避險貨幣的美元。
股票及債券的國際資金,屬於對市場反應較爲敏感,且偏向短期投資的資金,性質上接近「熱錢」。熱錢進出與景氣息息相關,只要景氣反轉,資金移動就會加劇。若將當前短期資金外流與長期投資環境惡化畫上等號,有張冠李戴的意味。檢視大陸投資環境,不能只關注短期熱錢流向,更要觀察與當地經濟成長及企業發展前景密切相關的外人直接投資數據。
走出迷思 避免從衆影響
根據大陸商務部統計,在嚴格封控措施與美國製裁壓力下,今年1~10月大陸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逆勢成長,不僅突破1兆人民幣,年增率達14.4%。韓國及德國分別成長106.2%及95.8%。與美國脫鉤中國步調一致的英國與日本,對陸直接投資年增率分別爲40.1%和36.8%,都在平均值以上。
細究外商投資企業家數可發現,加入大陸市場的外商企業遠多於離開。根據人大報告,大陸外商投資企業家數持續成長,截至今年9月,外商企業共45.5萬家(不含分支機構),設立地區總部及研發中心超過2000家。中國貿促會發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外資營商環境調研報告》指出,外資企業持續看好大陸市場,近8成維持現有生意業務規模,超過5%表示已在華增資。
比利時範德威爾集團在無錫擴大投資1.6億美元,興建大陸總部及紡織機械研發製造基地;瑞士英特諾則在蘇州加碼投資6000萬美元,打造亞太區卓越中心及製造基地;日本住友培科落腳蘇州,興建半導體封裝材料廠(總投資額約3.2億人民幣)。所謂大陸資金外逃,是錯把馮京當馬涼的認知偏誤。
中共二十大剛結束,德國總理蕭茲就率團訪中,可見一斑。以大陸爲生產與營運基地的臺商,要避免受到從衆心理影響,陷入短期資金外流迷思而做出誤判,當外界●餘政治目的而看衰大陸經濟、鼓吹離開大陸,臺商或許更要停看聽,纔不致錯失大陸市場長遠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