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赴美掛牌卻無法交易 「17直播」上市喊卡獨家內幕

▲17創辦人黃立成。(圖/本報資料照片)

文/蔡靚

臺灣直播龍頭所屬M17集團赴美國紐約證券交易上市原本已創下臺灣新創先例,卻創下另一個世界紀錄:「敲鐘當天,股票辦法交易。」這是紐約證交所從未發生過的事,外界一片譁然。

經歷了敲鐘掛牌卻遲遲無法交易的數日掙扎,6月12日M17召開董事會決定:不上市了!

過去,也常出現乏人問津的股票,因沒人買、訂不出價格,而延遲或撤回上市案。不過,像M17這般已定價、敲完鍾卻還無法交易的,卻是紐交所首例,最終結果是上市失敗(Pullback)。

上市前失誤!募資金額小,券商多不願接

根據《商業週刊》掌握的獨家消息,帳戶資金沒到位的確是延遲交易主因,但背後的故事並非失誤,而是「當大哥遇到菜鳥」,是麻吉大哥這位網路快時代創業家,遇上真槍實彈的資本市場,所交織出的罕見烏龍事件

據瞭解,M17的上市案是由執行長潘傑賢出面找承銷商,找遍各大投資銀行,最後是臺灣花旗環球證券與德銀證券願意承接,也符合M17公司派期望的募資額上看「1億美元」預估數字。

一家曾接觸過M17,卻不願承接此案的投資銀行人士透露,在他們眼中「M17要赴美國上市,根本還沒準備好。」

這位投行高層指出,M17想在美國上市,當然是因爲本益比高,可募得的資金相對多,但美國法人機構看的投資標的物要更大,現在中國網路股的市值從10億美元、20億美元起跳的比比皆是,「M17要募1億美元,在法人眼中根本是小case,不會有人關注。」

籌資規模小,不僅投資法人不會關注,也不容易得到投資銀行內部的青睞。因當前中國網路股火熱外資券商的重兵都部署在香港,在臺外資券商幾乎都是經驗較少的菜鳥,M17的案子小,幾乎都由臺灣團隊負責,不僅經驗少,也註定在競爭激烈的投行內部拿不到太多資源。

上市時誤判!募資不如預期,卻仍繼續

據瞭解,就在M17定價前,黃立成已帶了30多人赴美準備敲鐘,結果當時金融圈傳出只募了不到兩千萬美元。此時,黃立成與承銷團隊可因股價過低選擇喊停,但是「大哥性格」的黃立成仍決定要敲鐘。

M17大股東、承銷團隊都動員找資金,最後將籌資金額湊到6千萬美元。只是這緊要關頭才找到的資金,根本沒有在承銷商的路演(roadshow)法說名單中,也沒有在承銷商的配合銀行開戶,無法第一時間就匯錢來進行股票買賣交易,這就是現在「敲了鍾,卻沒辦法交易」的真正原因。

由於當前全球洗錢防制嚴格,新開戶必須經過嚴謹的KYC調查(認識客戶,Know your customer)時間,導致資金到位延宕了數天。

M17多拖了幾天遲未交易,後續效應不可小覷。隨着傳言滿天飛財報被放大檢視,市場對M17的投資信心開始鬆動,業界普遍認爲,就算能等到真正交易上線,股價恐怕也不樂觀。且遲遲無法交易,等於卡住了原本已到位的資金,承銷商無法履約,當前美國股市「訴訟蟑螂」環伺,萬一投資人訴諸法律,承銷商跟大股東將有大麻煩。

最後,6月12日上午,M17召開董事會,原有投資人不想玩了,承銷商建議撤回,M17董事會終於決定撤回上市,結束了「敲了鍾卻3個交易日無法買賣」的烏龍事件。

根據M17財報,這次籌備上市,包括會計師公費、承銷、給紐約證交所與SEC的申請費等等,合計高達355萬美元(約新臺幣1億元)。花1億元到美國市場買個教訓,到底劃不划算?未來又該如何贏回國際投資人的心?

M17創下臺灣新創圈赴紐約證交所掛牌的「第一」,黃立成的快與敢,遭到資本市場真金白銀的考驗。這整起事件將是臺灣新創業者,前進資本市場的重要教訓。

【更多報導

春水堂、微熱山丘進軍東京,日本超商賣臺灣面線...文化觀察家:日本掀起的「哈臺」熱潮

才進入外商公司3天就閃辭...制度嚴謹、完整SOP,遇到人性被制度挖空的公司,快逃吧!

總經理罹10年躁鬱症,不是飆罵就是羞辱...年薪300萬業務被迫離職:再做下去換我生病

阿公跑去搶銀行,竟是爲了不和老妻同住...老了會讓兒女敬而遠之的兩種老人

2個月瘦8公斤!42歲大叔靠「減重3原則」,吃外食照樣瘦、還降三高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週刊》1596期。※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