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註冊制下IPO企業共171家 一二級市場仍存高價差

(原標題:上半年註冊制下IPO企業共171家 一二級市場仍存高價差)

近日,註冊制下的新股定價問題再次成爲市場“最關注”。從今年上半年的數據表現看,註冊制下的新股發行定價與其二級市場估值,確實存在一定程度背離

東北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鄧利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相比於國外成熟資本市場,受多方面因素所致,我國資本市場目前確實存在着一二級市場估值的背離現象。但隨着註冊制改革的逐步推行,預計價差會逐步迴歸合理區間

記者據同花順iFinD數據整理,今年上半年,註冊制下,科創板創業板IPO公司達171家。從上市首日漲跌幅來看,科創板86家公司上市首日平均上漲約192.35%,其中32家公司上市首日漲幅超過200%,4家漲幅超過400%;創業板85家公司上市首日平均上漲約264.19%,其中48家公司上市首日漲幅超過200%,19家漲幅超過400%。

“從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首日漲幅來看,不排除在發行定價過程中,一級市場部分機構投資者故意壓低發行價格達到套利目的。”某券商投行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發行市盈率與二級市場市盈率差距過大,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發行定價偏低。

結合上週五收盤的最新數據看來,這一對比似乎更爲明顯。相較於發行價,上述86家科創板公司的平均漲幅達203.68%。其中,除1家公司以7%的跌幅跌破發行價外,另外85家公司均有不同程度上漲。在這之中,更是包括1家累計漲幅高達1157.62%和5家累計漲幅超過500%的公司,以及51家累計漲幅超過100%的公司;而創業板方面,85家公司的平均漲幅亦高達164.5%,其中,8家公司跌破發行價。

國信證券高級研究張立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註冊制下新股定價與二級市場估值形成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與此前部分機構獨立定價能力偏弱、報價內部研究不充分等因素有關,預計這樣的差距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不過,在華興證券(香港)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龐溟看來,隨着監管部門持續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預計未來一二級市場也將逐步形成估值連通與行情聯動。

鄧利軍認爲,註冊制的本質實際上是實現監督與審覈的分離,同時也意味着高度市場化,尤其是定價、交易方面的市場化。

僅從定價方面看,由於新股發行價格主要是通過市場化方式決定,因此,如何在這一過程中發揮好機構投資者的投研定價能力,顯然是打通一二級市場估值聯動的重要環節。

鄧利軍稱,穩步推進註冊制改革對中介機構專業定價能力、責任意識考驗將更加強化。因此,中介機構應更加勤勉盡責,發揮好對信息披露的核查把關作用。同時,也應充分披露投資者作出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所必需的信息,爲投資者提供正確的投資導向,進而使得一二級市場之間的定價差異更加合理、均衡。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目前,科創板和創業板的詢價定價機制,是不得高於4類機構(公募基金、社保基金、養老金和險資)報價中位數和加權平均數。在這種機制下,投資機構有動力壓低一級市場發行價。即只有發行價越低,其在二級市場的套利空間纔會越大。基於此,該投行人士建議,可以取消“不得高於中位數和加權平均數”的規定,並增加保薦機構、主承銷商配售權。

在促進一二級市場定價更均衡方面,上市公司同樣有責。在張立超看來,上市公司應進一步重視和加強信息披露工作,這是投資者形成正確價值判斷的有效保障,也是進行合理市場定價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