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間,探索未來城市模樣
圖②:天府新區規劃廳。
核心閱讀
生態宜人、生活宜居、生產宜業……近年來,四川天府新區大力推進公園城市建設,“人、城、境、業”高度融合的公園城市面貌已現雛形,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
從四川成都天府廣場出發,沿天府大道一路南行,空氣溼潤、綠植漸密,便到了天府新區。天府新區擁有溫潤怡人的自然風貌和得天獨厚的宜居條件,如今,“城市綠心”“山水如畫”“宜居生活”等更是成爲了這裡的代名詞。
“這裡天藍地綠水清,環境宜人,看着心情很放鬆。”家住成都老城區的盧謙,以前每個月都要帶孩子來興隆湖玩耍,現在他乾脆把家搬到了興隆湖畔。
興隆湖原本是鹿溪河流域的一個窪地,規劃建設時,天府新區充分利用其地形特點,集水成湖,之後又對鹿溪河上游段進行了生態修復。如今,有着“城市綠心”美譽的興隆湖,吸引了周邊不少跑步愛好者——每週繞湖跑兩圈,也成了盧謙的“必修課”,“在湖畔的綠道上迎着湖風慢跑,愜意”。
生態,是公園城市的底色。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自然資源和規劃建設局空間規劃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區建設將生態保護放在關鍵位置,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儘量保持原有的地貌、地勢,避免大挖大填,更多的是在此基礎上進行修復、治理、提升,形成“一山多丘八廊”的特色地形體系。如此,以興隆湖爲核心的湖城生態圈逐步構建。近期,天府新區啓動興隆湖水生態綜合提升工程,周邊居民及跑步愛好者已經開始憧憬更好的未來。
據介紹,天府新區規劃建設興隆湖等10個湖泊,總面積超過28平方公里。目前,2平方公里的天府公園、8平方公里的興隆湖和鹿溪河生態區、11公里長的錦江濱江生態帶等都市生態綠地和水域工程均已建成,綠色節能環保技術也將被廣泛應用於天府新區的生態居住環境建設中。
最近,天府新區麓湖公園社區組織開展的“漁獲節”正在進行。“‘漁獲節’是我們社區最具代表性的節日之一,通過漁獲方式收穫知識、快樂,也可以激發居民熱愛家園、保護環境的熱情。”社區工作人員介紹。
生活,是公園城市的氣息。作爲成都的新名片,天府新區踐行着綠色生態的發展理念,致力於讓每一個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置身於田園、公園、湖邊,親近自然,享受生活。
有水亦有山。沿着麓湖向東,山環水繞的自然坡地與住宅建築融合,讓麓山小鎮在當地小有名氣。
“聽說天府新區有這麼美的小鎮,特地來這裡拍婚紗照。”慕名前來拍攝的蘇先生西裝革履、神采飛揚,他緊緊牽着一旁身着婚紗的王小姐,兩人微笑着漫步,留下屬於他們的動人瞬間。
生產宜業:綠色與科技共生
“‘公園城市’不僅僅是‘公園’和‘城市’的簡單疊加。”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自然資源和規劃建設局公園城市推進處副處長高國瀛說,在天府新區良好生態本底的基礎上,不僅有對未來城市形態的探索、對未來生活的探索,還有對未來產業、未來技術的探索。
雲從科技落戶天府新區後,吸引產業資本融資、吸納高端人才、開展人工智能多場景應用研發,也見證了天府新區科技企業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涌現。
據介紹,天府新區發揮鹿溪智谷“公園城市示範引領性工程”吸附效應,以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爲帶動,集成佈局了中科院成都科學研究中心、超算中心、華爲鯤鵬等多個科技創新重大項目。近年來,中科院成都科學研究中心、航天科工集團旗下多個院所、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等紛紛在此落戶。
“研究院研發出來的部分產品和技術,已經在天府新區得到了應用。”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副院長劉毅說,這包括興隆湖周邊的環境監測和物聯網通信手段的應用等,而在未來,將會有更多能源相關的成果在天府新區應用。
“力爭到2022年實現國家實驗室‘零突破’,同時佈局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吸引集聚校院地協同創新平臺、規劃打造高品質科創空間等,支撐成都科學城發展能級實現顯著提升。”四川天府新區管委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書記劉任遠在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動員會上表示,國家級新區天府新區在不斷夯實綠色生態本底的同時,將積極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力爭爲公園城市的產業提升探索出有效路徑。(本報記者 王明峰)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22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