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撒哈拉甜茶 品人生起伏
在中東及北非的阿拉伯國家,人們一直保持着飲用薄荷甜茶的習慣。這種熱乎的阿拉伯甜茶配方除了綠茶、水和糖,還可加入薄荷、鼠尾草、洋甘菊等芳香及藥用植物,燒開之後顏色呈現亮麗的琥珀色。在很多西方人眼裡這種茶太過甜膩,但在當地人看來它卻好比“生命之水”,能在一天之內飲下二三十杯。在撒哈拉地區,沙漠行者以及卡車司機更是忍不了一天沒有甜茶的日子。阿爾及利亞的圖阿雷格人由薄荷甜茶悟出“喝茶須三杯”的哲理,約旦的貝都因人則直接視它爲維持生命的“貝都因威士忌”。
毛里塔尼亞及阿爾及利亞之行讓記者親眼見識了撒哈拉遊牧民族獨有的甜茶文化(如圖)。毛里塔尼亞人喜喝甜茶是“有條件要喝,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喝”。無論是沙漠行者還是卡車司機,他們的隨身行李中必有茶壺、玻璃杯、茶葉和白砂糖。圖阿雷格人爲此製作了傳統的“飲茶三件套”皮挎包,造型時尚、色彩豔麗,內附存放茶葉及砂糖的專屬口袋。在沙漠中用枯樹枝點起篝火,將快燃盡的木炭撥到一邊,然後在木炭上放一個搪瓷茶壺燒茶,就是沙漠人一日數次的必修課。開車的卡車司機也沒有忘記甜茶,顛簸的公路上,副駕駛員擺起小煤氣爐燒茶,雖然茶壺搖搖晃晃看着很驚險,但在茶水滾開的剎那,一車人臉上都露出滿足而幸福的笑容。
與國人用熱水“泡茶”極爲不同,撒哈拉遊牧者要在水初開時泡入茶葉,數分鐘後放入砂糖、薄荷葉,等茶水完全燒開之後纔算是燒好了甜茶。圖阿雷格人斯里曼稱,阿爾及利亞北部及利比亞的阿拉伯人飲茶都是“熱泡”,這完全不能入味。他們講究將燒開的茶水倒騰到所有杯子之後回壺再燒,直至沸騰。
毛里塔尼亞人準備甜茶的最大特色是茶壺小。他們的茶壺極爲小巧玲瓏,容量十分有限。飲茶的玻璃杯也不大,跟中國的大號白酒酒盅差不多。“別擔心,這是一隻神奇的茶壺,現在可以分給6個人喝,量少但人人有份。如果有60個人要喝也沒問題,就算只有一口,保證人人喝到!”洞察了我的質疑後,燒茶人西迪這樣解釋。因爲“袖珍茶壺方便攜帶,一次量不夠可以再燒,喝甜茶的樂趣在分享而非解渴!”
與普通阿拉伯甜茶相比,撒哈拉甜茶的第二個特色是起沫,燒茶人在倒茶時要高舉茶壺反覆多次將茶水在壺與杯之間倒騰,直到出現豐富泡沫後纔開始正式倒茶敬客,倒茶時,每個杯中都有了兩三釐米高的白色泡沫。舉杯品茶,嘴裡先接觸的是口感綿滑的泡沫,隨後而來的纔是混合着薄荷、鼠尾草、洋甘菊等芳香的甜蜜綠茶。讓甜茶起沫,其用意不在好看而在絕緣。在露天的大漠環境中,泡沫首先能阻止熱量散發,保證茶水溫度,其次還可以“收納”飄進杯中的沙塵或者飛蟲,保證下部茶水清潔。因此,正如當地人所言,“沒有泡沫的甜茶,是不合格的,不尊重客人的。”
沙漠行者找一片樹蔭坐在地上燒茶品茶,卡車司機在車內燒茶完畢就將車停在馬路邊上,爬到車下的陰涼處鋪上毯子慢慢喝。就算是路過的陌生人,也常會被邀請來一起喝上幾杯。在炎熱天氣中飲用熱綠茶,當然是因爲它可以迅速補充身體消耗的能量。但毛里塔尼亞人喝甜茶更喜歡以茶會友、以茶社交。這甜茶,他們最少要燒三次、喝三杯,大夥兒喝得越慢、聊得越多,一次花上一兩個小時慢飲三四杯纔算盡興。圖阿雷格人喝甜茶就信奉這樣一個哲理:茶入口,第一杯苦澀如死亡,第二杯濃烈如生活,第三杯甜蜜如愛情。所以,在沙漠裡飲三杯甜茶,不僅可以補充體能,其味道也有甜澀之分,象徵了人生起伏。把人情社交融入談笑風生的茶水之中,就成了最具撒哈拉風情的旅行體驗之一。品完茶,牽駝人一定不忘把玻璃茶杯洗淨,放在一個小木匣裡,連同茶壺一起捆到駱駝背上再次啓程。
來自中國的綠茶拉近了記者與撒哈拉甜茶的距離,這裡所有茶葉包裝上都明確標有“中國綠茶”字樣。的確,自古至今,撒哈拉人使用遙遠的中國綠茶烹製出了極具沙漠風味的甜茶。每次烹茶,他們幾乎要用等於壺茶1/3容量的茶葉,量大得讓人吃驚。燒製甜茶必須靠投入極高比例的綠茶方能成功,於是,淡雅的東方茶道在撒哈拉人手中演變成爲煮沸、起沫、甜蜜而濃烈的一道剛需性飲品。很多人更因爲其高濃度的咖啡因而喝茶上癮,欲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