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伊對話解決衝突 爲中東樹立典範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院長李紹先分析,由中國推動、在中國達成的沙伊復交,極大降低新一輪衝突可能性。圖爲中共中央外辦主任王毅(中)10日在北京主持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對話閉幕式。(新華社)
在斷交7年後,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在中國的斡旋下同意恢復外交關係並重新開放大使館。中東問題專家、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院長李紹先接受央視新聞專訪時分析,由中國推動、在中國達成的沙伊復交,在中東樹立典範,極大降低新一輪衝突可能性。
中國、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10日在北京發表三方聯合聲明。李紹先指出,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恢復外交關係是在中國推動下達成的。這是對話的勝利,是和平的勝利,實際上也是中國建設性外交的勝利。
沙伊復交後,李紹先認爲,對中東地區局勢發展將會有三方面的深遠影響。
首先,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是中東地區、是波灣地區最重要的兩個國家。不誇張的講,沙伊關係實際上關乎波灣地區的和平穩定。去年底,有關國際機構在預測2023年的國際形勢時,把波灣地區可能爆發一場衝突,列在了六大可能爆發衝突之一的地區。現在沙伊恢復外交關係,實際上大大降低了波灣地區爆發新一輪緊張局勢的可能性。
其次,沙伊恢復外交關係,實際上在中東樹立了一個典範。中東國家與國家之間存在着很多頑疾,比如敘利亞現在仍然被排除在阿拉伯聯盟之外;比如說以巴之間危機不斷,而沙伊恢復外交關係,實際上給中東地區國與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樹立了以對話解決的典範。
第三,沙伊恢復外交關係,實際上也用事實證明中國一再強調的:中東地區是中東國家的中東,中東國家的人民、中東國家要自己把控自己的命運。長期以來,中東地區之所以成爲世界熱點中的熱點,最大的問題就出在外部勢力大力干預。現在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自主恢復外交關係,是在中東國家擔負起自己命運的主宰方面邁出了很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