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爲30種關鍵材料建立對策 防範與陸衝突供應鏈中斷
歐盟爲30種關鍵工業原料建立對策,以避免供應鏈因衝突而中斷時蒙受重大經濟損失。(圖/Shutterstock)
歐盟正在制定一項新戰略,在劃定30種關鍵性工業原材料貿易上,推動供應鏈多樣化與資源再利用,並要求各成員國在本國落實2025年以前可以啓動的採礦和加工專案,以保障原材料來源不因供應鏈中斷而受損。
《德國之聲》報導說,對於智慧手機、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汽車而言,鈷或鍺是至關重要的原材料。歐盟擔心,一旦發生衝突,供應鏈得不到保證時,相關工業將蒙受嚴重損失。
報導表示,這些關鍵性工業原材料用於國防、再生能源、機器人、無人機和電池等領域,目前還沒有替代品。許多關鍵原材料的全球年產量只有幾千噸,而且只被少數幾個國家控制,其中有2/3都可以在中國開採。這類資源在全球有數個資源熱點,如南非北部擁有鉑和釩的礦藏、剛果民主共和國(DRC)擁有鈷礦,美國則開採鈹。
中國是稀土金屬的3大供應方之一,其供應份額遠遠超過美國和俄羅斯。這一優勢部分歸功於中國各地豐富的自然礦藏,但也是政策精心規劃的結果。
德國智庫科學與政治基金會(SWP)亞洲部負責人希爾珀特(Hanns Günther Hilpert) 認爲,中國從戰略上發展採礦和原材料加工,如今上海金屬交易所甚至比倫敦金屬交易所更重要。「中國在該領域開創的技術全球獨佔鰲頭,即使在其它國家開採了替代礦產,大部分加工也必須在中國進行,然後再出口到國外。」
報導指出,爲確保直接進入當地原材料市場,中國公司在外國投資礦山,比如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開採鈷礦,或在南非開採鉑金。此一戰略適用於中國缺乏的資源,也適用於中國擁有豐富資源的領域。
希爾珀特認爲,除了控制供應鏈外,中國的主導地位還歸功於環保領域寬鬆的法規與相對低工資。再加上出口限制條款、政策補貼與惡性價格競爭來打敗競爭對手。
報導表示,許多原材料的開採礦區常常設在內亂、腐敗或獨裁領導的亞洲或非洲國家,鈷就是典型的例子。全球近60%的鈷供應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那裡的國內暴力衝突已經持續了幾十年。另外10種關鍵原材料的未來供應也有疑慮,它們分別是銻、鉍、鎵、鍺、輕稀土和重稀土,目前可以在塔吉克斯坦斯坦、中國、俄羅斯和老撾開採,而在哈薩克、越南、俄羅斯和中國則開採鎂、鈮、磷和鎢。
專家們一致認爲,未來的供應可能會受到裙帶關係、缺乏民主治理、貿易限制、內亂甚至國家內部軍事衝突的影響。歐盟委員會國防及航太領域發言人表示,作爲買方,歐盟目前正在制定一項新戰略,當其他國家限制關鍵原材料的出口時,歐盟應當採取必要的行動,以取消出口限制。例如,2012年歐盟、美國和日本在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的訴訟中獲勝,迫使中國放棄對關鍵原材料的出口限制。
爲減少對國際供應鏈的依賴,歐盟制定了兩項措施:一、建議其成員國推動原材料來源的多樣化,在其國內落實2025年以前能啓動的採礦和加工專案;二、通過資源的再利用以減少依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