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四壯集-千年恩愛
這家素食自助餐爲了增加菜餚重量,幾乎每一道菜都勾芡,我雖然不喜歡,午飯時間還是偶爾走進來,可能意識到這一餐不要吃肉,也可能是爲了店家提供的綠豆薏仁湯。
綠豆湯是家庭常備的消暑飲料,綠豆與薏仁尤其有着千年的恩愛。兩者結合煮湯,是華人的夏季養生甜品,除了美味,還能消暑除煩。人體高溫出汗,會流失大量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導致內環境紊亂;綠豆含有豐富無機鹽、維生素,在酷熱天氣喝綠豆湯,可及時清熱解暑。
綠豆芽的維生素估量比綠豆更高。明代詩人陳嶷〈豆芽賦〉讚頌綠豆芽,此賦先鋪陳了天下各種珍奇美味,再敘述豆芽菜的生長、形態,並描寫其品格功用,意象靈動,寓意深刻。
除了熬湯,也常煮粥。我們神往的綠豆粥熬得稀稠適度,泛着米光,飄着豆香;也許有鹹鴨蛋、醬菜陪伴着,串連着華人的飲食生活。
古人好像特別愛豆粥,綠豆赤豆,均可入粥,咸信有保健作用,蘇軾〈豆粥〉詩後半段尤其動人:江邊雪白的蘆葦,早晨升起炊煙的茅廬,懶洋洋躺在牀上聽雞鳴,估計豆粥煮熟了,散着頭髮趿拖着鞋就去吃一頓。
就像芝麻綠豆,乍看總不起眼,豆子常象徵窮人,喜劇之父阿里斯多芬(Aristophanes)在劇作《普魯特斯》(Plutus)中敘述一個人發財了,就「再也不像個扁豆了」。豆子也象徵萌芽,成長和生命,古人賦予豆子超自然力量,古巴比倫的迦勒底人(Chaldean)相信人死後會變成蠶豆;埃及法老用小扁豆陪葬,藉小扁豆帶靈魂上天堂……
相傳綠豆作枕頭可令眼睛清亮,我睡了好幾年,似乎無效,眼睛依然濁,依然識人不明。
綠豆之爲用大矣,如綠豆海帶湯,綠豆涼粉;此外,綠豆作成粉,甜品如綠豆糕、綠豆椪,皆是高尚茶食,也是很有面子的伴手禮。華人世界常見綠豆湯、綠豆粥;綠豆冰沙臺灣纔有,乃綠豆泥、冰沙、蜂蜜的組合。
發源於恆春半島的綠豆蒜是脫殼後的綠豆仁,可能是狀似拍碎的蒜頭,故名;其口感滑爽綿密,甜而不膩。綠豆蒜最初以熱食出現,烈陽下的南臺灣永遠需要一些消暑退火的東西,很快就轉變成冰品。
我難忘那個酷熱的三伏天,秀麗參加了她最後的家庭旅遊,我駕車來到宜蘭,加入「北門綠豆沙牛乳大王」排隊人龍,端了一杯綠豆沙牛乳給病妻,囑她慢慢喝。調理臺上擺滿了各種水果,翠綠的檸檬、四季桔,褐綠相間的駱梨,鮮黃的柳丁、葡萄柚,果汁機忙碌運轉,似乎有些水氣被烈日蒸騰,亮晃晃地睜不開眼睛,我們共同的時光,和生命中一些疼惜的也被蒸發,了無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