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共享經濟:不僅要找好選題 更要做好文章

【TechWeb報道】8月15日消息,人民日報今日發表題爲“共享業態,多聆聽用戶心跳”的評論文章,文章中提到,共享經濟不僅要把選題找好,更要把文章做好。在商業佈局的同時,更應該注重線下服務,尤其是向用戶提供良好體驗

繼共享睡眠艙、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等共享模式之後,有高校學生推出共享廚房,某公交站臺驚現共享馬紮。日前,又有“共享健身房”出現在北京一小區內。在四五平方米的空間內,有空調空氣淨化器、跑步機、電視設備掃碼支付後即可進行健身。共享業態究竟能釋放出多少可能性,引人遐想。

邏輯可以讓你從A走到B,但想象力可以讓你走到任何地方。”不得不承認,那些共享模式“操盤手”具有強大的想象力,他們有相時而動的市場敏感,也有說幹就幹的行動力。一個個共享模式的破土而出,不僅讓創業者行走在共享新業態的前沿,也豐富了共享模式的內涵,這正說明共享經濟方興未艾,前景廣闊。

用戶所需,就是共享的土壤。共享單車的出現,恰是瞄準了城市交通“最後一公里”難題;約一幫朋友唱歌越來越難,迷你KTV應運而生;對食堂飯菜不夠滿意,乾脆來個共享廚房;嫌健身房太貴或太遠,那就在家門口建造一個私人化的健身空間……一定程度上說,有需求就有市場,用戶所想,就是創業者所向。緊扣市場脈動,聆聽用戶心跳,正是共享模式生機勃勃的根本原因。當一些人抱怨市場低迷、缺乏機遇的時候,不妨想一想轉益多師;當有的人慨嘆創意枯竭時,也許該問一問自己有沒有“腦洞大開”?一個開放且有無限活力市場經濟,爲所有人提供了展現才華和比拼創意的舞臺

共享模式的風生水起,吸引着資本大舉進入,讓不少資本把共享模式當成最能變現的風口。有投資團隊在一個小時內就決定投資某共享健身項目,並完成了打款,足可見共享模式的吸引力。資本流向固然是由市場決定的,但同時也要注意,比搶佔地盤更重要的,是如何守住、守好地盤。在這方面,一些新興共享模式顯然尚未做到盡善盡美。比如,有的共享健身房名不副實,僅有一臺跑步機,以至於有網友謔稱“把跑步機搬到小區裡,就是健身房嗎”?而一些共享項目也因管理不當極其耗費資源,引發公衆擔憂和遺憾。凡此種種都提示人們,共享經濟不僅要把選題找好,更要把文章做好。

把共享經濟的文章做好,不能只是把共享當成噱頭,只拿共享說事而缺少真誠。對創業者與資本來說,在商業佈局的同時,更應該注重線下服務,尤其是向用戶提供良好體驗,否則辛苦搶佔的先機有可能得而復失。而對相關部門來說,監管是共享業態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不容有失。以讓“青少年想唱就唱”的迷你KTV爲例,它的出現滿足了年輕人個性訴求,但也給文化行政部門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提出了管理難題,比如,經營者是否應該取得相關許可備案制管理讓新業態飛速發展,未成年人的權益又該如何保障?回答好這些問題,是規範共享經濟的題中之義。

作爲近年來的新生事物,共享經濟遍地開花,一方面說明中國市場蘊含着巨大活力和機遇,另一方面也提醒人們要給新鮮事物以充分的成長空間。這同時也是一個完善市場機制、調整政策法規的機會,可以讓隨後出臺的監管政策更加公平有效。對共享經濟多一些包容,它們就會走得更從容。同時,包容不是縱容依法依規監管好共享項目,讓用戶獲得更舒適的體驗,它們才能擁抱更加廣闊的前景。(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