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質檢報告豈可弄虛作假!

無需樣品,當天下單,次日就能出具所謂的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報告。近日人民網報道“部分網購平臺可購買質檢報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重視,表示堅決打擊出具虛假檢驗檢測報告違法行爲,維護檢驗檢測市場秩序

虛假檢測報告不僅讓人對檢驗檢測行業公信力產生質疑,也讓消費者對各種檢驗檢測報告“加持”的產品質量心生擔憂。一些售賣檢測報告的網店上寫着“包通過、不通過不收費”,這樣的檢測機構認定的甲醛“未檢出”的校服、農殘“合格”的茶葉無法公衆信服。質量是產品的生命產品質量不過關,最終危害的是廣大消費者的切身權益

無視法律道德底線,買賣虛假檢測報告的行爲當休矣!今年以來,已有多家檢測機構因存在認證認可違法行爲受到處罰,也有個人因僞造虛假檢驗檢測報告被行政拘留。特別是今年6月1日起,《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開始施行,對於“不實報告”“虛假報告”的規定進一步明確,爲監管部門執法提供了更有操作性的指引。接下來,監管部門必須加大監督抽查力度,加大失信聯合懲戒力度,加大違法處罰力度,加大行刑銜接力度,打掉買賣虛假檢測報告的黑色產業鏈

檢驗檢測機構是產品質量的“把關人”,虛假檢測報告魚目混珠,行業整頓迫在眉睫。我國是全球增長最快的檢驗檢測市場之一,但行業“散而不強”“管理不規範”等問題亟待解決。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檢驗檢測機構近4.9萬家。據201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就業人數在100人以下的小微型檢驗檢測機構數量佔比高達96.49%。整合過於分散的技術機構,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質量服務企業,是行業大勢所趨。那些不能嚴守行業底線、頂風作案的檢驗檢測機構,必將受到嚴懲;那些內部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數字化水平較低、不時惡性競爭擾亂市場秩序的機構,也必將被淘汰。

在虛假檢測報告買賣中,電商平臺也扮演了“幫兇”的角色。一方面,電商平臺給虛假檢測報告買賣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一份虛假的檢測報告成爲產品進入電商平臺銷售敲門磚,電商平臺也存在把關不嚴等問題。目前,監管部門已經要求有關電商平臺對銷售虛假檢測報告的網店立即進行處置。

電商平臺在打擊虛假檢測報告的過程中必須承擔更多的責任,比如在網店上傳產品檢測報告時對其進行更加有效的核驗,對平臺商家的檢測報告加大抽檢力度,發現問題及時向監管部門舉報等。依法履行平臺主體責任,用更嚴格的平臺治理,從源頭上遏制入駐商家購買虛假檢測報告的衝動

“質量強則國家強。”在某種程度上,一份小小的檢測報告關乎整個質量強國戰略的實施,關乎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實現。着力提升供給質量,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羣衆高品質生活需要,相關部門和市場主體要從每一份合格的質量檢測報告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