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和維基百科比差在哪裡?

文/彭鬆微信公衆號:筆戈科技)

截止到2015年5月,百度百科已經收錄了超過1155萬詞條,是國內最大的網絡百科全書平臺,也是絕大多數人的信息收集平臺之一。

但是,有對比才知好壞,與全球最大的維基百科相比,百度百科還是圖樣圖森破。

可信度

判斷百科上的詞條解釋是否可信,第一是看內容是否準確,有據可查。第二則是內容是否中立,不帶個人情感,不影響讀者客觀判斷。

1、準確性

儘管兩個百科收錄原則上都有標明,要求內容可供查證,有可靠來源。但兩者對此的把控度有明顯差別,

維基百科要求這些證據必須是有公信力出版社機構,例如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期刊書籍、大學級別的教科書、著名出版社出版的雜誌、期刊、書籍、以及主流媒體。而像論壇、博客等代表個人言論的網站內容則視爲不可靠來源,禁止收錄。

百度百科則好像百無禁忌,只要自己相信來源的正確性就可以了,就像他相信自己的貼吧一樣。

同時,內容參考文獻的多少,也能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詞條解釋的準確性和全面性。筆者分別在百度百科和中國維基百科上搜索關鍵詞:“姚明”,查看內容下方的參考文獻的數量。

百度百科有一共參照了 32 篇資料

而維基百科則參考了 82 篇資料,是百度百科的近 3 倍。

維基百科通過鼓勵編輯者爲論述觀點添加信息來源,強制讓文章包含更多更詳實的參考文獻來進一步保證準確性。

決定內容準確性的另一個因素,就是審覈制度。

首先說維基百科,維基沒有審覈,內容編輯實時更新,更新的內容是否可以長久保留,則取決於其信息來源是否充足可查證,理據是否成立,成立則留下,否則被更可信的內容替代。所以,維基百科上的內容是維基人不斷更新討論所達成的共識或暫時的共識。

有研究表明,維基百科的與大學水平的教科書相比,正確率達 98%。

百度百科實行的是先審覈後發佈,一部分由機器審覈,一部分由內部審覈員審覈。機器審覈無法準確識別材料的可靠性、準確性,往往使一些個人原創誤導內容輕易通過。

而人員審覈,則由於審覈員水平不同,專業程度不同,會導致審覈的標準不一,同時個人的喜好、利益相關會使不同傾向編輯詞條通過率不同,甚至會出現惡意篡改詞條的情況。因此,百度百科內容的發佈被控制,使用戶看到詞條解釋只是審覈員認爲正確的內容。

從這個角度說,百度百科的詞條解釋存在很大的 “準確性” 問題和 “中立性” 問題。

2、中立性

首先,百度百科對涉及政治敏感的內容審覈極其嚴格,以避免出現“攻擊政府”的行爲,因此部分與此相關的詞條灰存在偏頗,違反中立性。當然,這也無可厚非,環境使然。而維基百科爲了保持中立性,受到了不少國家的審查和封殺。

其次,百度詞條內容中的用詞用於不夠中立客觀,情緒化暗示性強。例如,以下是百度百科對維基百科的描述。

其中用到了 “甚至”、“毫無相關”、“堂而皇之” 三個帶有明顯情緒的詞語。同時這一句:“由於維基百科也會對社會產生影響,許多研究生的論文和某些媒體會引述維基百科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基本上都是由普通用戶撰寫。”帶有明顯的暗示,暗示普通用戶撰寫的內容不足以當作論文依據,而維基百科普通用戶佔大多數,所以維基百科上的內容並不專業。

相比之下,維基百科評價百度百科則公正許多。

沒有強情緒化的詞語,並且引用大量的註釋。整片對百度百科詞條解釋一共參考了124 篇備註和文獻。

百度百科用詞的情緒化或暗示還是比較隱晦的方式,有時有些詞條根本就是軟文或者硬生生廣告,例如,

“最優秀”、“最專業”,就差沒有直接寫 “我們網站是你唯一的選擇” 了。

而造成百度百科中充斥軟文的原因之一,就是商業性

商業性

百度百科服務於百度搜索,這是一個可盈利平臺。對於一家在廣告費道路上走到瘋魔的巨頭,在百度百科上出現廣告那是見怪不怪的。

首先是百度自己投放的廣告,一般是推廣鏈接,在詞條頁面右側。

其次爲疑似百度默認的廣告。常出現在醫療類詞條,具體表現爲普通用戶編輯詞條不予通過,私立醫院所屬的編輯予以通過,而其內容可能存在誤導。具體例子就不舉了。而據說現在百度已經加強醫療方面詞條的關注度標準……

再次,由於百度百科在百度搜索中的優勢地位,以及審覈的侷限,造成一些網站通過在詞條內容或參考資料中添加廣告鏈接來進行推廣。例如:

點擊進去是這個推廣頁面:

可不要以爲百度對此是無能爲力,其實百度自己也這麼幹!

點擊進去就到了這個界面:

無語到極致……

同時,一些品牌、公司、企業會直接創建詞條,利用百度百科流量進行推廣。例如:

而爲了讓這些商業性詞條能通過百度有限的審查(百度明面上是禁止收錄廣告性詞條的),有人爲此寫了攻略。

當然,也出現了一些公關公司,在萬能的淘寶上搜索“百度百科”:

創建一條百度百科詞條價格只需200—1500元。

而對於維基百科,也不是說維基上就完全沒有廣告性質的詞條,但遠遠沒有百度百科那麼猖狂。一個是因爲維基是由非盈利組織 Wikimedia 基金運營,主要資金來源爲來自世界各地的捐款及美國政府的補助金。另一個則是維基對於商業性詞條把控十分嚴苛,例如,在新一輪打擊維基“水軍”的過程中,維基封禁了380個異常用戶賬號,並撤下了210篇由這些用戶生成的詞條,內容幾乎都與商業有些相關。

規範性

百度百科在運營規範性上,遠遠不如維基百科。

1、版權問題

百度百科和百度其他產品一樣,多次深陷侵權問題,僅僅是針對維基百科的侵權,按維基統計,就至少有2013條內容。

以下是維基百科列舉的部分抄襲條目

這種侵權行爲包括引用、修改作者、出處進行標註、沒有按照維基官方約定的方式共享等。不僅如此,百度百科從受版權保護的網站或正式出版物上轉載內容時普遍沒有列明來源和標示原作者或原網站的版權聲明。

2、刷分現象

百度百科爲了鼓勵用戶編輯詞條,採用積分制,累計積分可以升級到更高等級,得到更高的編輯權限或者兌換消費禮品。所以精神激勵加上物質激勵讓一部分百度百科的用戶心態失衡,行爲激進,出現了刷分的情況。

通過大量的複製粘貼,將其他網站的內容批量創建詞條。特別是複製網絡小說網站的內容最多。

這種刷分的情況,導致百度百科中存在大量創建後就沒有在修訂的詞條,據 2013 年的一次統計表明,百度百科詞條平均編輯次數爲 3.5 次,創建後從未修訂的詞條佔總量的 50.06%,編輯小於 4 次的佔 78.74%。這進一步導致了百度詞條的準確率低下。

而維基百科要求用戶編寫的內容必須爲原創,不能轉載其他在線百科內容,並且內容中如有引用必須標明可證的信息的來源。

3、破壞惡搞

百度百科長期出現無厘頭的破壞和惡搞,例如“專家”一詞曾被解釋“吃飽了沒事幹,一件正事都沒幹過。”

再例如2013年時,“成都”一詞被惡搞。

當然,維基百科上也會出現一些惡搞現象,但不會像百度百科這樣猖獗,同時因爲管理員反應及時,以及大衆的監督,詞條很快就會更改過來。

其實,聲討文寫的這,應該已經能夠喚起大家一點警惕心。畢竟,百度百科是百度的百科,它擁有與生俱來的利益相關,身上必然會帶有大家所熟悉的百度氣質。而維基百科,它更像是一項惠及全球的公益事業,不是誰的公司,也不會有誰去控制內容,公開、自由、中立。而正因爲如此,纔會有全球那麼多的志願者投身其中。

所以,使用百度百科時謹慎一些,或者直接就用維基百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