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鎂恐得糖尿病 小心5病風險增 醫推4食物補充

鎂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醫師指出,若缺鎂可能導致發生糖尿病、癌症、骨質疏鬆等風險提高。(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鎂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醫師指出,若缺鎂可能導致發生糖尿病、癌症、骨質疏鬆、高血壓,以及神經系統疾病風險提高,對健康影響很全面。他並推薦可吃4款高鎂食物,包括穀物、堅果、南瓜、巧克力,尤其只要每天攝取五穀雜糧類、堅果類食物,基本上就不太會有鎂不足的情況。

健檢診所副院長盧立穎在個人粉專發文提到,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調查結果顯示,16~44歲國人鎂攝取量,只達到建議量的63~78%(男性是每日380毫克、女性爲320毫克)。若上網搜尋缺鎂症狀,可能會看到像是焦慮、抽筋、疲勞、噁心嘔吐、麻木、心律異常、癲癇、神經錯亂等,但他表示,大多數缺鎂者,是所謂「亞臨牀」鎂缺乏症,也就是根本沒有不舒服,或症狀非常輕微。

至於身體缺鎂可能會與哪些疾病有關?盧立穎整理出以下5種,以供民衆參考:

1、糖尿病、代謝症候羣:由於鎂與身體分解糖及產生能量ATP的過程關係密切,缺鎂可能導致發生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羣。

2、癌症:鎂在維持DNA穩定及修復扮演重要角色,若缺乏可能導致DNA不穩定,甚至提高癌症發生機率。另外,鎂與維生素D也有協同作用,可降低大腸直腸癌患者死亡風險。

3、骨質疏鬆症:除了常聽到的鈣質及維生素D外,鎂可增加骨質密度、減少骨質流失;除此,缺鎂也會降低體內維生素D含量,活化維生素D的過程需要它幫忙。

4、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鎂會影響血管收縮,若缺乏會直接導致高血壓,另也會導致心臟及血管鈣化、甚至心律不整,也可能與心肌梗塞、中風相關。

5、神經系統疾病:包含偏頭痛、癲癇、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焦慮、憂鬱等神經系統的疾病,都可能與缺鎂相關。

談及該如何在飲食中確保足夠的鎂攝取量?盧立穎說,最簡單原則即儘量攝取原型食物(未加工)與穀物,而精製後的穀物,鎂含量會大幅度下降,因其大多數都存在於麩皮中;此外,堅果、南瓜、巧克力等,也是獲取高鎂的良好來源。他強調,其實只要每天攝取原型的五穀雜糧類、堅果類食物,就不太會有缺乏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