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從疫情中強勁復甦
5月19日,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發佈最新一期《全球貿易更新報告》顯示,全球貿易從新冠肺炎疫情危機中強勁復甦,其勢頭在2021年第一季度創歷史新高,年度同比增長10%,季度環比增長4%;當前全球貿易的反彈勢頭在很大程度上繼續得益於貨物貿易的推動,相比之下服務貿易繼續滯後。
報告指出,當前全球貿易的反彈勢頭將持續到2021年第二季度,預計屆時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總價值將達到6.6萬億美元,這與2020年的最低點相比增長約31%,與2019年疫情前水平相比增長約3%。預計2021年下半年全球貿易仍將保持強勁增長勢頭,2021年全年較2020年的最低點增長約16%,其中貨物貿易將增長19%,服務貿易將增長8%。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推出的財政刺激計劃預計將有力支持2021年全年的全球貿易復甦。東亞和發達國家的貿易增長將繼續保持強勁。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趨勢推動,全球貿易價值也將相應上升。此外,2021年全球貿易的積極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疫情封鎖限制措施的進一步減少、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趨勢持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被全面限制,以及各國支持經貿復甦的宏觀經濟環境和財政狀況等。總體看,全球貿易格局仍存在不確定性。
從主要經濟體貿易趨勢看,其貿易從2020年秋季開始復甦並持續到2021年第一季度,但這一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的基數較低。目前,許多主要經濟體的貿易仍低於2019年的平均水平。主要經濟體貨物貿易的復甦勢頭相對於服務貿易更爲強勁,這是所有主要經濟體貿易趨勢的共同特點。中國、印度和南非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貿易表現相對好於其他主要經濟體。特別是中國,其出口不僅高於2020年的平均水平,而且強勁增長勢頭高於疫情前的水平。相比之下,俄羅斯的出口仍遠低於2019年的平均水平。
從區域貿易趨勢看,總體而言,2021年第一季度,相對於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貿易繼續呈現更爲強勁的反彈勢頭。與2020年第一季度和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發展中國家商品進出口價值大幅上升,升幅約爲16%。東亞經濟體的貿易對促進發展中國家貿易即南南貿易復甦的重要性更加明顯。在所有區域中,只有東亞和太平洋經濟體的出口出現較強反彈,而轉型經濟體、南亞和非洲的出口仍低於平均水平,南美洲出口相對於2020年第一季度有所增長,但仍低於2019年的平均水平。
從行業貿易趨勢看,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貿易的大多數行業出現復甦勢頭,與新冠肺炎疫情有關的行業如藥品、通信和辦公設備的貿易繼續反彈,礦產和農業食品等其他行業的貿易也出現增長。相比之下,能源行業繼續落後,國際運輸設備貿易仍遠低於平均水平。
報告指出,2021年全球貿易將有以下趨勢:
一是全球經貿復甦進度不平衡,一些經濟體的反彈要比其他經濟體更強勁和更快。中美兩國的經濟復甦有望成爲2021年全球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尤其是對與中美貿易一體化程度高的國家,如東亞國家、加拿大和墨西哥等產生積極影響。全球貿易的韌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東亞經濟體,它們在緩解疫情方面取得的早期成功,以及藉助於全球對新冠肺炎相關產品的旺盛需求,使其經濟貿易得以更快反彈。在其他發展中國家,貿易復甦則較爲緩慢。發達國家的貿易普遍得到了改善。預計新冠肺炎疫情將至少在2021年繼續幹擾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貿易復甦進程。
二是全球價值鏈的運行模式或進一步演變。新冠肺炎疫情給許多全球價值鏈的運作帶來了不確定性,也爲企業細分市場和將生產活動轉移到更靠近消費者的地方提供了激勵因素。區域貿易協定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和“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協定”(AfCFTA)的持續發展和實施、主要經濟體之間持續的貿易緊張局勢,以及持續的集裝箱短缺和運費上漲等因素,也可能會導致全球價值鏈生產模式發生進一步演變。
三是各國政府的相關政策和干預措施將繼續影響國際貿易及疫情後經濟貿易恢復進程。一些主要經濟體之間的外交摩擦和多邊貿易體制目前面臨的困難等,或將對全球貿易產生抑制效應。此外,各方爲推進更具社會和環境效應的可持續復甦進程所作的努力,可能會影響現有的全球貿易模式。
四是全球債務水平趨高,給宏觀經濟帶來不穩定性。在新冠肺炎疫情危機期間,各國政府爲維持經濟而額外舉債可能導致金融不穩定。即使目前沒有出現全面的全球債務危機,不斷增加的債務和償債義務也可能給全球經濟帶來不穩定性。利息的任何上升都將給國家和私人借款帶來壓力,對投資和國際貿易流動產生負面影響,對財政政策空間比較有限的發展中國家尤甚。
五是消費者的消費趨勢或出現持久變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消費者行爲發生了重大變化。一些部門的需求增加了,如保健產品、數字服務、通信和家庭辦公設備等,而另一些部門的需求則減少了,如運輸設備、國際旅行和接待服務等。如果其中一些變化持久存在,將影響消費者對外國商品和服務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