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政策出臺,專家稱重點關注兩大工作

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的全國性方案出臺。

7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會議指出,要全鏈條強化政策保障,統籌用好價格管理、醫保支付、商業保險、藥品配備使用、投融資等政策,優化審評審批和醫療機構考覈機制,合力助推創新藥突破發展。要調動各方面科技創新資源,強化新藥創制基礎研究,夯實我國創新藥發展根基。

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4年重點工作任務》明確提出,制定關於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目前,《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全文尚未公佈。多名醫藥行業從業者對第一財經表示,此前北京、上海等多地已出臺支持創新藥全產業鏈發展的地方性文件,而此次是首次從中央高度對創新藥發展予以多維度支持,對市場信心有較大的提振作用。

從數據來看,根據中國國家藥監局(NMPA)官網批件信息統計,2024年上半年共有44款新藥*在中國首次獲批上市,其中1類創新藥有23款。另外,還有近50款新藥的新適應症/新劑型在中國獲批。

進一步梳理國家藥審中心數據可以發現:2023年全年批准上市的1類創新藥有40個,接近於2022年獲批數(21款)的兩倍。而在2019、2020年和2021年三年裡,我國1類創新藥獲批數分別爲12、20和47個。由此計算,近五年來,我國獲批的1類創新藥達到140個,並總體呈增長趨勢。

但與新藥研發強勁勢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融資市場的轉冷。據市場機構統計,從2019年至今的H1(上半年)新藥融資數據上來看,自2021年融資項目數與融資金額均達到歷史最高峰後,兩項數據已經連續下降4年,今年同期更是接近歷史最低水平。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藥品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陳昊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分析稱,《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短期內能夠提振市場信心,也迴應了當前制約創新藥發展和資本市場投入的兩大突出問題——其中之一是創新藥的定價和支付問題,這影響創新藥估值,另一個是我國新藥創新仍以改良式創新爲主,該創新已出現邊際效應遞減的趨勢,原研創新仍待激活。

“所以,當前支持創新藥發展,要重點關注兩大工作:其一,是要完善創新藥價格形成機制,以合理且足夠的利益空間來回報創新者的投入並維持整個創新生態的價值鏈的分配;其二,要激發源頭創新。這其中,創新藥定價問題,應當是全國性支持創新藥發展政策應該解決的核心,過往地方層面政策很難觸及。”陳昊說。

國常會提出,爲支持創新藥發展,要統籌用好“價格管理”“投融資”等政策。聚焦源頭創新,會議還表示,要“強化新藥創制基礎研究”。

對於創新藥“價格管理”,陳昊進一步表示,作爲主要支付方,國家醫保局雖然堅持按價值定價原則,但在做測算時,也會考慮醫保基金的投入總量,此外,在創新藥成本測算時,鮮少納入失敗成本。多重因素下,中國創新藥的價值體系在全球的價值體系中並不佔優勢。而要想扭轉這一局面,就要拓寬創新藥的籌資渠道,探索風險共擔方式,讓創新藥獲得商業保險等多元籌資方式支持。

爲增進創新藥的可及性,目前,地方層面已有多項創新。比如,根據《北京市支持創新醫藥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2024年)》,對符合條件的新藥新技術費用,不計入DRG病組支付標準,單獨支付;廣州方面則提出,建立廣州重大創新藥產品目錄,建立目錄產品的採購獎勵機制。支持符合創新藥品條件的醫藥企業隨時向“穗歲康”承辦機構提出申請納入等。

針對高值創新藥支付問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4年重點工作任務”也提出,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推動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擴大創新藥支付範圍。

此次國常會進一步明確,要統籌用好“醫保支付”“商業保險”“藥品配套使用”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