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八景在臺南 臺南建構6處歷史場域

清代臺灣八景中的一景鹿耳春潮」,圖爲鹿耳春潮解說牌。(臺南文化局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府城天險-鹿耳春潮解說牌設置處。(臺南市文化局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瀨北鹽田解說牌。(臺南市文化局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鹽埕出張所-瀨北鹽田解說牌設置處。(臺南市文化局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臺灣八景」隨不同時代有所變遷,最早出現於1696年清領時期《臺灣府志》,即使臺灣八景相關描述,當時開發多半集中於西南部,因此,勝景皆大部分集中於臺南,今天台南雖已不復見當年景色,仍可透過文獻學者研究,重新建構歷史場域,遙想昔日臺南勝景。臺南市文化局近期特別選擇具歷史場景意義6處製作歷史場景解說牌,標示臺南歷史縱深。

文化局表示,此次委託臺南大學戴文鋒團隊研究臺灣八景、臺南大學張靜宜研究南區鹽埕鹽業發展相關的2處鹽田。根據考據安平晚渡等3景和兩處鹽田的歷史場域,主要有6個地點,其中2處位於安平區,另有1處位在安南區、1處位於中西區、南區2處。

歷史場景與現今地點分別爲:「鹿耳春潮」在今安南區府城天險、「安平晚渡」在今協進國小石門國小、「沙鯤漁火」在今漁光島、瀨北鹽田在今市定古蹟鹽埕出張所、瀨口鹽田在今永成路

此次歷史場域的建構搭配說明牌的製作,將能輔助臺南觀光文化深度導覽,增加在地市民國人遊客對在地的想像,感受處處皆歷史的氛圍。說明牌預計3個月內完工,屆時將更完整建構大臺南地區歷史足跡,帶動在地文化發展。

文化局強調,臺南作爲清治初期的全臺首府,透過八景與鹽田歷史場域建構,期望重現清治時期的歷史,帶領民衆重回當年「一府、二鹿、三艋舺」時期的繁榮,再一次領略臺南古都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