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人”大戰,南京靠什麼贏?

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蘇頻道

俞楊

衝刺千萬人口城市,如何引人留人是一個關鍵問題。

日前,位列中國城市GDP前十強的南京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在繼放開大學生落戶、郊區落戶、降低積分落戶等門檻後,推出了“有房可落戶”政策。

去年,南京常住人口954.7萬人,“十四五”的目標是突破千萬,邁入超大城市行列。當下,就長三角地區而言,上海人口首屈一指,蘇州杭州都在1200多萬,合肥異軍突起去年已達985.3萬人。在此態勢下,南京“搶人”將如何突圍?

多次“出手”

5月11日,南京印發文件,決定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在南京市擁有合法穩定住所且實際居住的非南京戶籍人員,可以直接辦理落戶。

與此同時,自5月16日起,南京多家銀行執行首套房貸款利率3.45%,創歷史最低,這也是今年以來的第三次下調。

其實,放寬落戶門檻,南京不到一年時間已多次“出手”。

2023年9月,35週歲(含)以下大專學歷畢業生在南京市繳納社保即可落戶;2024年初,南京取消社保繳納不少於12個月的限制條件。

“七人普”後,南京人口增量已經連續三年居全省第一。去年南京新增人口5.59萬人,離千萬人口目標,只差不到50萬人。

不過,5.59萬的人口增量在衆多省會城市中並不突出。去年合肥增長了21.9萬人,在長三角41座城中高居榜首。此外,鄭州增長18萬人,成都增長13.5萬人,西安增長約8萬人。

中國社科院區域經濟學研究員牛鳳瑞表示,與合肥、鄭州、成都、西安等省會城市有所不同,南京不僅在省內面臨地市競爭,還面臨上海、杭州等中心城市的近距離競爭,且南京輻射範圍多在省域之外,而合肥等在省內有較高首位度,對省內人口具有更強的聚集力。

存量博弈

作爲省會,南京難以形成強中心模式。與南京情況相似的還有山東省會濟南,兩座城市人口都在950萬人左右,2025年目標人口均設定爲1000萬。

全面放開落戶,濟南比南京更早一步。早在2020年,濟南就對有在濟南從業、居住意願的外地人員,全面取消在城區、鎮區落戶遷入條件限制。

去年濟南全市新增青年人才超過16萬人,人才資源總量突破278萬人。5月11日,濟南舉辦首屆高層次人才招引大會,搶人不停歇。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蹤家峰告訴人民網,從省會城市首位度來看,發展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內陸省會往往一城獨大,作爲省域中心城市,是全省人口的主要增長引擎;另一種是沿海省份往往是“雙城記”,從廣東、福建、浙江、江蘇,一直到山東、河北、遼寧,基本都是如此。

隨着城市間的人口爭奪從增量博弈變爲存量博弈,人口增長遠比過去更難,人口競爭不進則退,省會城市相繼發力。

已是千萬人口之城的杭州,去年新增人口14.6萬人,增量是南京的2倍多。南京5月11日發佈放寬落戶政策,杭州在此兩天前已明確,在杭州取得合法產權住房的非杭州市戶籍人員,可申請落戶。

去年瀋陽新增人口5.7萬人,與南京新增的5.59萬人相當。5月12日,瀋陽發佈進一步促進外來人口落戶若干政策措施,租房即可落戶。

產業磁吸

人隨產業走,南京發展穩紮穩打。

今年一季度,南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59.56億元,在省內僅次於“最強地級市”蘇州,穩坐第二把交椅,在全國城市當中位居第十,維持着自2021年以來的最好經濟排名。

面上數據顯示,南京首季工業生產平穩向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37個行業大類中,有29個行業大類產值實現增長,增長面達78.4%,較去年全年提升40.5個百分點,26個行業大類增速較去年加快。

放眼全省看優勢產業,蘇州坐擁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兩個萬億級產業;無錫已擁有首個萬億級產業集羣,2022年機械行業規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大關;作爲南通傳統優勢產業的建築業,總產值在2021年首次突破萬億。而南京的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集羣,將有望成爲全市首個突破萬億級規模的產業集羣。

志在突圍,南京重點打造“2+6+6”創新型產業集羣,目標鎖定到2025年建成1個萬億級、1個五千億級、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羣,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元。

牛鳳瑞認爲,聚集人口是城市發展的手段,構建人才充分發揮才幹的產業環境更具意義。蹤家峰也認爲,城市吸引人口的模式正發生改變,這需要南京積極爲人才建立公平競爭的產業環境。

“人口”只是助力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轉型、科創實力等需要“人才”發揮的地方,其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