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五角大廈中國事務官員:共機擾臺是演練對臺作戰模式

共機擾臺的行動並非直接向拜登發出警訊,要藉此演練以熟悉對臺作戰模式,此外還能測試臺灣防空反應。圖爲25日擾臺的共軍殲10同型機。(圖/中國軍網

中共軍機連日來頻頻派遣軍機進入臺灣西南方防空識別區,且機隊規模愈來愈大。外界認爲是向新上任的美國總統拜登發出警訊。但是前美國國防部中國事務官員唐安竹(Drew Thompson)則分析稱,共機擾臺的行動並非爲了直接向拜登發出警訊,主要是藉此演練以熟悉對臺作戰模式,此外還能測試臺灣防空的反應。而拜登政府反應迅速,顯示他們對中國議題早有一套完整的想法。

曾在歐巴馬川普政府時期擔任過國防部中國、臺灣與蒙古科科長的唐安竹,目前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資深訪問研究員,他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分析近日大規模共機擾臺時指出,外界很難真正知道中共解放軍每次軍事行動背後的考慮爲何,這波的軍事行動不僅僅是發出政治信號,這是自2016年以來共軍在臺灣周邊的行動逐漸增加的趨勢。

這次共機擾臺任務可能有多重目的:第一,其目的是常態訓練;第二、熟悉與臺灣爆發衝突可能遇到的情況;第三、可能爲測試臺灣的防空反應。圖爲26日共機連續第3天擾臺路線圖。(圖/國防部)

唐安竹說,這次的軍事行動符合過去5年多共軍建立的軍事模式,此次任務可能有多重目的:第一,其目的是常態訓練;第二、熟悉與臺灣爆發衝突可能遇到的情況;第三、可能爲測試臺灣的防空反應。目前還不太清楚共軍是否藉此給拜登政府發出什麼信號,但不能否認的是它時機上確實與拜登宣誓就職十分接近。這次的軍事行動也爲拜登政府製造機會來制定他們迴應中國對臺灣的軍事威脅與恐嚇。

他說,拜登政府的聲明令人印象深刻,一是迴應速度很快,顯示早已胸有成竹。另一方面是聲明的措辭非常謹慎,但同時也對臺灣和所有美國的盟友做出堅定的保證。

唐安竹指出,聲明也能看出拜登政府如何建構其「一箇中國政策」,這個政策不是美國總統可以隨便修改的東西,拜登政府「一中政策」定格在「3個公報、《臺灣關係法》和6項保證」上,而過去經常聽到的「一中政策」是以3個聯合公報和《臺灣關係法》爲基礎的,6項保證很少被提及。拜登政府在聲明中完整的提到6項保證,確實很重要,顯示這是慣例,也有約束性。這份聲明確實能爲未來四年拜登政府針對臺海鄰近地區會做出的相關決策提供了一個範本。這對美國實現對臺灣安全承諾來說,此舉是個很大的升級

對於美國航母戰鬥羣在共機擾臺時在南海出現,唐安竹說,這是美國常態性的行動,不是爲了對抗中國,而是確保美國軍艦能在太平洋印度洋之間自由航行。美國經常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調動兵力,中共解放軍也時常讓空軍在臺灣周圍進行訓練和演習,兩者不能混爲一談。

外界也有專家認爲共機擾臺會增加臺灣的防空壓力,唐安竹表示,共軍有權利在國際領空展開行動,臺灣感受到的是政治性的壓力,有些時候是自我施加的。臺灣沒有義務派軍機攔截每一架進入其防空識別區的中共軍機。維持防空識別區的唯一用途是識別飛機,臺灣軍方可以通過雷達等其他儀器來完成這項工作。或許臺灣要思考的是,是否要增加國防預算,臺灣也有地對空飛彈,它也可以保衛臺灣的領空。派出軍機攔截是臺灣自己認定有這麼做的需求,這些作法會帶來一些花費,一切都取決於臺灣,這是政治問題,而不是軍事行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