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十大消費城市大洗牌:上海消費超萬億
(原標題:前三季度十大消費城市大洗牌: 重慶躍居第三,武漢受疫情影響降至第十)
雙十一在即,購物狂歡已提前開啓。今年在疫情的影響下,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下簡稱“社零總額”)在前三季度仍未實現增速轉正。
分城市來看,各地表現如何?
21世紀經濟研究院選取了2019年全國社零總額排名前十的城市,根據今年前三季度的數據研究其消費回暖情況,這十座城市分別爲上海、北京、廣州、重慶、成都、武漢、深圳、杭州、南京和蘇州,均爲一線、新一線城市。
相比於2019年的表現,今年前三季度這十座城市的社零總額排名出現了大幅洗牌。
重慶超過廣州排名第三,僅次於上海和北京。深圳超過成都和武漢,由消費第七城躋身消費第五城,並且與第四名廣州在消費總額上縮小了差距。蘇州、南京的排名反超杭州。武漢因爲受疫情的影響程度最深,排名跌落至第十名。
截至11月5日,南京尚未公佈前三季度社零總額數據,但前8個月的數值爲4542.59億元,已經超過杭州前三季度的總和。參照上半年的情況,南京小幅落後於蘇州,前三季度與蘇州孰先孰後,還有待南京進一步披露數據。
目前,前三季度的社零總額前十名城市爲上海、北京、重慶、廣州、深圳、成都、蘇州或南京、杭州、武漢。
上海消費超萬億,深圳升至第五
在今年的疫情影響下,各地的消費表現很大程度受到兩大因素的影響:疫情的控制情況以及提振消費的舉措。
從前三季度社零總額的絕對值來看,僅上海超過了萬億元,上海與第二名北京前三季度之間的消費差額爲1713億元,這一差額對比上半年有所擴大。而2019年全年,兩座城市之間的消費差額爲1227億元。
在十大消費城市中,北京是除武漢之外消費跌幅最深、恢復較慢的城市,前三季度社零總額仍然同比下降13.1%。
北京在6月份一度出現疫情反覆,北京商務局在6月中旬推出消費季各種線下儀式、發佈會、現場展賣等易造成人員聚集的促消費活動取消或推遲,這無疑影響了北京的整體消費表現。
不過,北京仍然守住了第二名的位置,廣州則由第三名跌落至第四。今年一季度,廣州社零總額爲1995.99億元,已經略低於重慶同期的2384.45億元。差距在上半年逐漸擴大,到了前三季度,重慶社零總額超出廣州1680億元。
一線城市中,消費表現進步最明顯的當屬深圳。2019年,深圳只是全國消費第七城,但今年前三季度,深圳排名反超了成都和武漢,躋身前五。並且,深圳和第四名廣州之間的差距僅剩下605億元。相比之下,2019年,廣州的社零總額超出深圳3393億元。
縱向對比來看,深圳前三季度社零總額與2019年全年僅剩下538億元的差值。這也意味着,今年全年深圳消費總額絕對值將大概率超過2019年。
事實上,深圳的消費表現近年來一直滯後於其GDP表現,爲何在今年反倒出現消費逆勢向好趨勢?
這與深圳今年不遺餘力刺激消費不無關係。3月開始,深圳多個區加入發放消費券大軍,到了8月,伴隨着“鵬城八月歡樂遊購”開幕,深圳再度開啓了爲期一整個月的“買買買”模式。
這一輪的“促銷”力度有多大?僅以汽車消費爲例,深圳政府將爲全市車主推出總額高達4億元的汽車“以舊換新”獎勵補貼,對在深圳“以舊換新”購買30萬元以上新車的粵B車主獎勵5000元,30萬元以下的獎勵3000元。此外,購買節能家電、5G手機等,每人最高可獲得1000元的補貼。
深圳並未披露前三季度更具體的消費數據,但從生產端來看,深圳汽車製造業的累計增速在前三季度較上半年回升幅度超過10個百分點,其中9月當月汽車製造業同比大幅增長20.2%。
另一方面,深港之間因爲疫情幾乎聯繫中斷,導致一部分熱衷去香港購物的深圳本地市民的消費迴流。
在四大一線城市中,深圳前三季度的GDP增速也最爲突出,同比增長2.6%,較好的經濟表現也支撐着居民收入上漲。深圳住戶收支與生活狀況調查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655元,較2019年同期增加1453元。9月末,深圳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餘額97389.80億元,同比增長20.9%。
除了北上廣深之外,其他6座進入2019年消費十強的新一線城市中,有4座是省會城市,包括成都、武漢、杭州和南京,此外還有直轄市重慶和地級市蘇州。
重慶和蘇州,恰恰是新一線城市中消費表現最好的兩座城市。
重慶不只是排名上升至第三,前三季度社零總額更是與2019年全年僅剩下340億元的差額。
蘇州的排名反超了武漢和杭州,可能也會如上半年一樣超過南京,由2019年的全國第十躍升至第七。此外,前三季度蘇州社零總額與2019年也僅剩下592億元的差額。
這也意味着,儘管目前這十座城市的社零總額增速均未轉正,但全年來看,重慶、蘇州以及深圳的社零總額絕對值將大概率超過2019年,即名義增速實現正增長。
從疫情發生以前的情況來看,省會城市因爲集聚了更好的交通、醫療等資源,對周邊地區的消費吸引力強,尤其是諸如購買汽車之類的大宗消費,消費者傾向於去能夠提供更豐富選擇的大城市。
但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隨着消費者減少跨區域流動,這在很大程度導致了省會城市的消費受挫。
21世紀經濟研究院曾在今年7月預測,隨着疫情逐漸得到有效控制,省會城市有望迎來更大幅度的消費反彈。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一趨勢並不明顯。
前三季度,非省會城市的重慶、深圳和蘇州的社零總額分別對比上半年的跌幅收窄了5、5.8和4.8個百分點。相比之下,成都僅比上半年收窄了3個百分點,杭州也只收窄了1.6個百分點。
直到9月,杭州單月社零總額仍爲負增長,同比下降0.3%。參照全國的情況,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0.5%,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
杭州統計局披露了較爲詳細的情況,前三季度,基礎生活類商品增長穩定,包括糧油食品、飲料類、菸酒類商品等;生活改善性商品增長較好,包括化妝品、體育娛樂用品類等;但出行類商品仍然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其中汽車類商品零售額下降了9.9%,石油及製品類商品零售額下降了24.4%。不難發現,以汽車爲代表的大宗消費品的銷售低迷,直接影響了杭州整體的消費表現。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爲,疫情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區域消費格局。在全國經濟整體受創的情況下,消費回升較快的城市,更多地展現出經濟發展韌性。而提升消費的根本在於消費者收入的增加,以及對經濟前景保有信心。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促消費、擴內需將是一場持久戰。在依靠“慣性”增長之外,各地在刺激消費的政策層面,大有作爲空間。而在更深層次上,要形成國內強大市場,離不開改革與創新,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持續的消費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