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罵老外,亞洲文化的精髓你還不懂?
張權
日前在桃園的公車上發生一件令人氣憤的事,一名真實身分不祥,口操英語的亞洲裔男子情緒失控,罔顧其他乘客權益,直接對着司機咆嘯。從現場拍攝的影片看來,甚至出現暴力肢體動作,情緒管理嚴重失當。影片中除了英語髒話之外,出現頻率最高的應該就是Say you’re sorry. 陪同該男子的女伴協助翻譯:「反正是你的錯,他要你道歉,然後他就走。」兩人各使用一種語言,但對於語言的表達風格倒是很一致。彷彿他們是世界的主人:我下命令,你服從。
語言學裡對於「要求/請求」的研究廣泛,簡單歸納出三個通用模式。第一、直接,通常使用命令句。第二、常見間接,通常使用疑問句或以建議的方式表達。第三、非常見間接,用聲東擊西的方式給予暗示。
很明顯地,情緒失控男子使用命令句來表達他的要求。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仔細觀察會發現,多種亞洲語言中(例如,華語、泰語與日語),基於長久以來的文化傳承,對於要求/請求,常避免第一種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第二、三種,或兩者之間。換句話說,你下你的命令,我們不見得要服從。其中的奧妙,需要用心透過語言去體會「爲他人着想」的心態,無形感受多過有形觀察。
首先這兩位男女除了態度不佳是錯誤,更踩到了臺灣人民語言表達的底線。於是他們無禮的「要求/請求」被拒絕,也惹惱了義憤填膺的廣大鄉民。態度是文化,語言也是文化。入境隨俗,今天踩在臺灣的土地上,生活在這個文化裡,就必須學習去了解與融入。使用英語不能是逃避任何錯誤的藉口,更不能是造就目中無人的基礎。與使用英語的人爲友,更不應該造成身份認同的障礙,一旦像脫了繩的無人小船,將永遠靠不了岸。如果用對方法、說對話,無論孰是孰非,要得到一句「對不起」、「抱歉」或「不好意思」將不會是難題,而這些全部符合他所要的Say you’re sorry.
最後我想那對男女說:「我的確對你們粗鄙的言行舉止感到遺憾。I am sorry.」
●作者張權,在臺完成基礎教育,赴美就讀大學及研究所,並於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取得語言學博士學歷。多元文化的生活歷練及專業訓練,對社會、文化及語言觀察有高度興趣,對時事議題亦有獨到見解。目前固定在〈看見泰國〉visionthai.net發表文章,探討泰國政治社會現象。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