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降”悄然成汽車業年末“大戲” 汽配供應商掀起海外建廠潮|年終盤點

財聯社12月26日訊(記者 汪斌)2024年即將步入尾聲。對於A股的汽車零部件巨頭們而言,今年國內汽車產銷量再迎新高將是大概率事件,公司業績有望從中受益。

與此同時,隨着汽車行業加速內卷,歐美電動汽車市場需求放緩,降本增效、結構性競爭、年度議價、出海建廠……這些詞彙構成了2024年汽配行業不爭的殘酷“寫實”。

作爲爲數不多營收規模超百億並且持續兩位數增長的行業之一,汽車零配件行業的現實境遇也是一言難盡。

“年降”成汽車行業年末“大戲”

近年來,隨着車企之間的價格戰越打越激烈,年降已悄然成爲國內汽車行業的年末“大戲”。

蓋世汽車“供應鏈降本”行業調研數據顯示,2023年車企提出的降本要求明顯提升,有超半數企業被要求“年降”,幅度在5%到10%。多位行業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目前5%的年降處於汽配行業的中位數水平。

當前,降價壓力正順着汽車產業鏈蔓延。行業內知名的新能源汽車高壓電源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富特科技(301607.SZ)在招股書中提到:爲應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其積極推動降本增效,通過供應商降價談判等方式降低生產成本,提升毛利率水平。

沃達福數字汽車國際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翔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整車廠與供應商的年度議價是國內汽車行業的慣例,這是市場行爲,政府與行業協會都無法干預,其根本原因是國內汽配行業整體產能過剩。”

據Choice數據,2024年前三季度,A股汽車零部件行業市值前十大公司福耀玻璃(600660.SH)、濰柴動力(000338.SZ)、拓普集團(601689.SH)、德賽西威(002920.SZ)、華域汽車(600741.SH)、賽輪輪胎(601058.SH)、萬豐奧威(002085.SZ)、星宇股份(601799.SH)、玲瓏輪胎(601966.SH)、森麒麟(002984.SZ)的淨利率分別爲19.37%、6.39%、11.59%、7.47%、4.28%、13.96%、6.48%、10.59%、10.73%和27.22%。

前述這些頭部供應商在產業鏈中尚有一定話語權,而話語權微弱的小供應商爲了汽車後市場、市場份額,只能被迫選擇降價。財聯社記者瞭解到,目前部分小供應商公司已經站在虧損邊緣。

張翔進一步表示,目前中國汽車行業集中度不夠高,車企數量有100多家,等國內車企的數量精簡到20-30家,那時候行業格局才能穩定,年降或許才能停止。現在車企處於洗牌階段,它把降價的壓力傳遞給上游的供應商,汽配行業會備受壓力。行業要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淘汰落後產能,這個洗牌過程不可避免。預計明年汽配行業年降還將繼續,但降幅不好預測。

在南京金友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金友私募”)董事長賈廣沂看來,整車廠與供應商的年度議價降幅不能超過10%。“就國內汽車產業鏈來講,其實大家的利潤空間都不大,尤其在整體制造業都不景氣的情況之下,如果年降幅度太大,對行業創新、從業人員的就業甚至供應商的生存都會有影響。”

此外,汽配後端市場的日子同樣不好過。“生意不好做”,是財聯社記者最近在杭州某汽配五金市場聽到頻率最高的一句話。

一位汽配店老闆告訴記者,年初的時候,他已經預感到今年的生意會更難,但市場的不景氣還是超出了預期。他想不明白的是:爲何現在汽車越來越多,汽配生意卻越來越難做?

預計2025年汽配出海數量將繼續增長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躍升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伴隨中國汽車整車出口的快速發展,汽車零部件企業“出海”步伐也在提速,掀起了海外建廠潮。

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以來,已有松原股份(300893.SZ)、合興股份(605005.SH)、卡倍億(300863.SZ)、鴻特科技(300176.SZ)、嶸泰股份(605133.SH)、中原內配(002448.SZ)、國軒高科(002074.SZ)等多家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公告在海外投資建設生產基地。此外,新泉股份(603179.SH)、敏實集團(00425.HK)、萬豐奧威、均勝電子(600699.SH)、文燦股份(603348.SH)等汽車零部件公司已在墨西哥實現量產。

業內普遍認爲,隨着國內汽車市場進入結構性競爭階段,“出海”有望爲國內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在張翔看來,汽車零部件公司“出海”既有助於擴大公司市場份額,更有助於國內相關企業進入跨國公司採購鏈。

Expert Market Research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汽車零部件市場規模約3800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將增長到4530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2.97%。另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整理的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1-9月,汽車零部件類產品出口金額累計達到782億美元,同比增長4.6%。

張翔表示,中國車企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進軍成爲必選項,而車企出海離不開供應鏈的支持,這也爲國產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出海帶來契機。“汽配企業獨自出海的難度和風險比較大,但今年以來,國內的汽配供應商參加海外車展明顯比以前要更加積極。預計2025年汽車零部件企業出海的數量只會更多。”

當然,出海只是汽車零部件企業走出去的第一步,如何在當地“紮根”纔是中國企業出海面臨最大的考驗。張翔認爲,汽配廠商出海比較穩妥的辦法,首先是與國產汽車主機廠相輔相成“搭伴”出海;等在海外站穩腳跟後,然後向當地國家拓展市場,再向周邊的國家獲取更多訂單。

“這兩年汽車零部件企業出海確實比較火,但能不能在當地紮根還有待觀察。有些汽配廠商跟隨下游整車廠一起出海,但目前並沒有享受到出海溢價。”賈廣沂稱,“目前全世界最完整、最優質的汽車產業集羣都在國內,尤其是國產新能源汽車發展起來之後,產業鏈的優勢無可比擬。國內汽配廠商選擇出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爲迎合當地政策的需要,有些是迫不得已選擇出海,也有些是爲了做姿態,有些可能還在觀望中。”

事實上,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出海”這條路並不好走,要想在海外紮根更是不容易。以文燦股份爲例,公司曾在2023年年報中首度披露其部分海外工廠出現產品交付延遲及質量成本增加等問題。除此之外,文燦股份旗下公司在墨西哥還遭遇了稅務繳納糾紛。

無獨有偶,今年7月,廣和通(300638.SZ)公告稱,爲應對當前國際市場環境的複雜變化,公司將深圳市銳凌無線技術有限公司(簡稱“深圳銳凌”)車載前裝無線通信模組業務,包括 Rolling Wireless (H.K.) Limited的部分資產及負債及盧森堡銳凌100%的股權,以1.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交易完成後,深圳銳凌及其子公司不再從事車載前裝無線通信模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