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國家沒補貼?
反補貼調查統計(1995~2020年6月)
WTO將補貼分爲禁止性補貼、可控訴補貼、不可控訴補貼等三類,出口補貼屬禁止性補貼,至於對工業研究補貼、落後地區的補助及環保設施的補助則屬不可控訴補貼(原則允許),惟會員國若因他國補貼而損失則可展開反補貼調查,裁定後可課徵平衡稅五年。
■1986年7月美、日簽署半導體協定,日本同意五年內致力增加美國半導體在日本市場佔有率,由11%升至20%,未來日本必須提高其半導體售價(輸美須高於美商務部訂的正常價格),歐市抗議美、日片面決定正常價格,因爲歐市有三分之二的半導體仰賴進口。
1998年臺灣入會(WTO)談判接近完成,不料美方又在華府安排五天的雙邊諮商,討論我國科學園區、加工出口區租稅優惠是否涉及出口補貼。長期以來,美方一直認爲美國貿易赤字是各國政府補貼造成的。
事實上,捫心自問哪個國家沒有補貼?只是1971年美國出現貿易赤字讓補貼這個議題浮上臺面罷了,當年美國總統尼克森除了指責匯率不公,也認爲歐洲農業補貼造成了美國貿易赤字,隨後更召開東京回合談判,然而補貼爭議始終難以平息。
美國老是批評他國補貼,自己沒有補貼嗎?當然有,有趣的是當年以補貼之名指責他國的尼克森,在回憶錄裡卻也誠實的寫道:「美國雖四處鼓吹自由貿易,但一年卻花30億美元補貼蔗農,並限制花生進口,以保障3萬個花生農的生計。」美國政府有沒有補貼,不言可喻。
有人低調 有人高調
自由貿易本該是各國企業相互競爭,補貼之所以構成不公平貿易是在於政府的參與,會讓自由貿易變成了企業與他國政府競爭,如此一來,自然會屈居下風了。但是,哪個國家沒有補貼?差別只在於有些比較低調、間接,有些比較高調、直接,有些比較隱晦,有些比較明顯罷了。長期以來,何謂補貼難有共識,雖然如此,世貿組織還是把補貼分爲禁止性補貼(如出口補貼)、可控訴補貼及不可控訴補貼三類,對於補貼行爲已影響到自家產業,可以發動反補貼調查,經判定後可課徵平衡稅。這看起來似有法則可循,但真調查起來則是你來我往,你調查我,我就反擊你,甚至展開貿易大戰,昔日美、歐互控波音、空中巴士補貼,足可爲證。
長期以來,美國是發動反補貼最凌厲的國家,自1995~2020年上半年總共展開了277次的調查,佔全球604次近一半,美國除了控訴歐盟農業補貼,懷疑臺灣科學園區有補貼,也把歐洲空中巴士接受政府補貼告上了WTO,1986年更直指日本政府補貼半導體產業,經數回合談判以簽署美日半導體協議收場,2002年又把矛頭指向韓國半導體、造船業,自2000年以來隨着中國大陸出口飛快成長,大陸遂成反補貼的衆矢之的。
近年大陸成衆矢之的
依照WTO最新資料,從1995年~2020年上半年全球遭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就是中國大陸,總計有181件,佔全球總調查件數三成,也就是每十件反補貼調查裡就有三件是針對大陸的,我們常聽到大陸遭美國雙反,即指同一產品輸美既遭反傾銷調查,又遭反補貼調查。
這段期間我們常聽到政府高層義正詞嚴表示,中國大陸用國家的力量來扶植半導體產業、大陸企業總是接受政府補貼,然而反觀我們過去四十年沒有用政府力量來扶植企業嗎?我們過去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如今的產業創新條例、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還有近年對臺商回臺的優惠融資,難道不是補貼嗎?我們把經濟史拉長一百年,這世界到底有哪個國家真沒有補貼的行爲?應該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