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遭家暴罰跪街頭未能積極處理 監察院糾正臺北市府
臺北市一對母子去年遭家暴父公然罰跪街頭,監察院調查發現,臺北市府對該案父飲酒後施暴情形未能積極處理,延宕介入時機,又消極以「被害人失聯」結案,今提出糾正。(報系資料照片)
臺北市一對母子去年遭家暴父公然罰跪街頭,監察院調查發現,臺北市府對該案父飲酒後施暴情形未能積極處理,延宕介入時機,又消極以「被害人失聯」結案,導致被害人無法出面求助,因此糾正北市府,同時促請衛福部應強化重視涉及經濟剝削、羞辱、目睹暴力等看不見傷痕之精神暴力問題,並檢視社安網酒癮戒治相對應資源配置是否充足。
監委葉大華指出,臺北市府雖於案發後依職權聲請緊急保護令及安置案母子,但該案家2017年起陸續有脆弱家庭、成人保護及兒少保護通報,市府有開案提供服務,被害人2021年已有4次成人保護通報,但2022年成人保護結案後,仍有該案父親酒後衝突或不當管教等保護性通報案件。
調查報告指出,家防中心僅電訪一次後經多次聯繫均未果,卻未見積極運用電話聯繫以外之方式,蒐集、查詢取得案家更多資訊,或與社安網網絡成員商討聯訪,確認案母人身安全,就以該案肢體暴力程度低,被害人有求助能力且知悉求助管道故評估結案,忽略被害人受控無法接聽電話或回覆,顯見臺北市政府作爲確有未當。
葉大華表示,據臺北市家防中心2020年統計,「聯繫未果」案件占親密關係暴力案件「再被通報」案件的65%,顯示此類失聯個案需有更積極之作爲,衛福部允應以本案爲借鏡,協助地方政府就家庭暴力被害人失聯案件處理方式,研議與重大兒虐、保護性案件、失聯後再通報率等資料進行勾稽、分析,建立客觀性結案指標,並就實務現況定期檢視、修正。
葉大華說,衛福部應加強重視看不見傷痕之精神暴力,實務上有被害人提出保護令聲請又撤回後仍反覆受害的情形,宜有中介機制,確保其瞭解撤回的效果,以利評估被害人所處風險;另本案案父酒癮狀況未能獲得長期穩定的介入處遇,衛福部應通盤檢視社安網酒癮戒治相對應資源配置是否充足。
葉大華呼籲,行政院應轉飭法務部與衛福部允應以本案爲借鏡,通盤檢視《民法》父母懲戒權相關法規並進行滾動式修正,協助家長建立不使用暴力的教養方式與環境,落實兒少免遭一切形式暴力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