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丨加大股票回購執行力度 切實提振投資者信心
每經評論員 胥帥
首批參與回購增持貸款的上市公司包括中國石化、招商蛇口、中國外運等23家企業,合計申請回購增持貸款金額上限約115億元。在披露相關公告後,這些上市公司的股價普遍上漲,市值較低的山鷹國際更是直接漲停。
首批迴購增持貸款的密集落地,具有一定的示範效應。從首批名單來看,貸款主體不僅涵蓋了國有企業,還包括民營企業,體現了對不同所有制企業的一視同仁。這些企業基本覆蓋了各個行業的龍頭,提供貸款的主體包括工商銀行等傳統四大行,均爲全國性金融機構。
股票回購專項貸款名單降低了上市公司因過多使用自有資金回購股票而帶來的資金風險。首批名單中的企業不乏負債率較高或處於行業週期低迷期的龍頭。例如,截至上半年,山鷹國際和邁爲股份的資產負債率超過70%,陽光電源和邁爲股份均來自光伏行業且爲重資產企業。牧原股份和溫氏股份今年剛走出史上最艱難的一輪下行豬週期。通常在行業下行週期,相應上市公司很難獲得市場高估值。現金回購與“過冬”構成了兩難選擇,低成本信貸的支持有利於產業估值的穩定。
股票回購專項貸款還將提升上市公司回購效率。上市公司回購股票,最初公告披露時是一種預期維護。然而,從實際執行案例看,部分上市公司的回購週期長達6個月甚至更久,有些公司回購數額遠不及預期。由於沒有真正的回購買盤買入股票,市值管理預期呈現邊際遞減效應。特別是在股價回升到回購價格上限後,上市公司往往不再繼續回購。
首批參與回購增持貸款的上市公司並非最新發布回購計劃,而是在1個月前或更早就已披露計劃。在納入首批參與回購增持貸款名單之前,部分企業回購動作遲緩。例如,有企業在9月份就披露了40億元回購計劃,但直到10月18日纔回購1億元。在有了信貸支持後,上市公司理論上會加大股票回購的執行力度,增強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回購的信心。
儘管都是使用股票回購專項貸款,但不同企業選擇各異。中國石化和中遠海控將回購股票用於註銷,而牧原股份和溫氏股份則用於股權激勵。對於投資者而言,回購股票註銷的利好程度要高於其他方式,因用於股權激勵的股票到達公司激勵對象手中後,又會通過減持等方式重回市場。不過,如果股權激勵效果良好,回購增持貸款的意義也很大,但如果未能提振公司業績,回購增持貸款就可能變成沉沒成本。
監管層推出更低成本的信貸資金幫助上市公司,旨在提振投資者信心。上市公司應更多考慮投資者利益,選擇更能回報投資者的方式決定回購後股票的用途。此外,既然是回購增持貸款,上市公司也應明確資金用途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