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 「蘇獨」正確擊敗歷史不正確
蘇格蘭獨立公投,你的預測是統獨哪一方勝出?
總計 票。
▲《梅》片描述太子妃(左)跟「蘇獨」反賊華勒斯發生一夜情,史家認爲太超過。《劇照》
列寧說過,電影是最好的宣傳工具。以這個觀點來看,「梅伯」吉勃遜(Mel Gibson)當年自導自演、描述蘇格蘭獨立戰爭的電影《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Braveheart),可能是自蘭妮萊芬斯坦(Leni Riefenstahl)爲納粹宣傳的《意志的勝利》(Triumph des Willens)之後,最成功的「宣傳」電影之一。
英美人士之外,大多數人若對蘇格蘭歷史有一點點認識,可能都是來自這部電影。因爲這是一部大片,獲1995年奧斯卡10項提名,拿下5項(包括最佳影片與導演),它的影響力可想而知。看過這部電影的觀衆,對片中英軍的殘暴不仁,莫不痛恨得咬牙切齒,蘇格蘭倘若獨立成功,這部電影功不可沒。
說來詭異,這部推動「蘇獨」如此有力的電影,製片兼導演兼男主角的梅爾吉勃遜,本身卻是澳洲人。事實上,「梅伯」很喜歡拍「獨立」電影,2000年他跟希斯萊傑合演的《決戰時刻》(The Patriot),說的是美國獨立戰爭的故事。2004年他導演的《受難記:最後的激情》(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描述耶穌被釘十字架的經過,又何嘗不可視爲描述耶穌脫離猶太教獨立的故事?
從「蘇獨」的政治觀點來看,《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十分「政治正確」。但是在「歷史正確」方面,《梅片》卻飽受批評。
本片內容主要取材自15世紀時「瞎子哈利」(Blind Harry)所寫的長詩《華勒斯爵士的行止》(The Acts and Deeds of Sir William Wallace, Knight of Elderslie)。本片編劇蘭度・ 華勒斯(Randall Wallace) 以此爲「擋箭牌」,辯稱「史實若有出入,在所難免」。
但眼光很挑剔的歷史學者可不這麼寬容。他們認爲,這部電影不只是一點點「歷史不正確」,而是「很多、很嚴重的歷史不正確」。蘇格蘭歷史教授伊莉莎白・艾雯(Eizabeth Ewan)形容說:「這部電影爲了戲劇效果,幾乎到了罔顧史實的地步。」
2009年8月4日的《泰晤士報》選出「十大最歷史不正確電影」榜單,榜首是二戰反潛電影《獵殺U-571》(U-571), 第二名就是《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英國電影雜誌Empire更狠,2005年辦了一個「十大最爛的奧斯卡最佳電影」(The Top 10 Worst Pictures to Win Best Picture Oscar)票選活動,《梅》片名列第一。
那本片究竟有多「歷史不正確」呢?除了戰場上的許多細節不符史實(例如當時的蘇格蘭人作戰時臉上不會塗油彩、華勒斯成名之戰「史特靈橋戰役」裡那道橋不見了)之外,學者指出,當中最讓人詬病的,出現在處理法籍「太子妃」伊莎貝拉( Isabella,蘇菲瑪索飾演)這個角色上面。
電影描述英王愛德華一世爲招安華勒斯,派出當時的太子妃伊莎貝拉(愛德華二世的王后)出馬。她對華勒斯產生情愫,兩人後來更在華勒斯於「福爾柯克戰役」(Battle of Falkirk)慘敗後發生「一夜情」,女的懷了對方的孩子。這意味着:後來的英王愛德華三世,其實是華勒斯的種(愛德華二世是同志)。
史家對以上劇情感到不可思議。首先,兩軍交戰之際讓太子妃夜奔敵營,根本是「莫可能代志」!更嚴重的謬誤是:伊莎貝拉生於1295(或1296)年,「福爾柯克戰役」發生在1298年,當時她才3歲, 所以根本不可能跟華勒斯發生「一夜情」,更遑論愛德華三世可能是華勒斯的兒子!
▲資深演員派屈克麥古漢飾的愛德華一世,讓人恨得牙癢癢。(圖/取自Braveheart臉書)
愛德華一世被英國史家普遍認爲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身高188公分、綽號「長腿」(Longshanks)的愛德華,創立了現代議會制度前身的「模範議會」,征服了威爾斯(後來英國每一位太子都要封爲威爾斯親王,就是從他開始的),也征服了大部分的蘇格蘭。所以他又獲得「蘇格蘭之錘」的稱號。
但是他在《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裡被描寫得很不堪。其中最讓人髮指的一點,是他頒佈命令:蘇格蘭新娘的初夜(primo nocta)都要獻給英格蘭貴族。然而這只是一項傳說,史上沒有證據證明真的發生過這種事。
最終完成蘇格蘭建國大業的羅伯特•布魯斯(Robert the Bruce) ,在影片中的形象也好不到那裡去。羅伯特•布魯斯的確因爲家族利益而立場反覆,但他不曾在「福爾柯克戰役」中放華勒斯的鴿子,導致他大敗,更沒有參與誘捕華勒斯的設局(影片中則是描述他被人利用)。
羅伯特•布魯斯本來是蘇格蘭的民族英雄,在影片裡卻揹了出賣另一名民族英雄的黑鍋。更衰的是,連他響噹噹的外號也被人搶走了。本片的英文片名Braveheart(勇敢的心)本是後人給他的外號,但在這裡大家都以爲指的是華勒斯!
平心而論,撇開這些「歷史不正確」不談,《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是拍得相當「好看」的電影。富劇戲張力,戰爭場面出色(《投名狀》可能深受本片影響),讓它獲得奧斯卡肯定。
但也正因爲如此,它的背離史實才會被人如此重視。有影評人認爲, 本片是在散播「恐英症」。它對「蘇獨」產生多大影響我不曉得。 只曉得因爲最近蘇格蘭獨立公投,讓這部爭議性的電影再度躍上新聞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