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唐三彩特展登臺!一窺武媚娘所屬唐代文化

武媚娘聶隱娘影劇大放光彩!透過戲劇讓我們「穿越古今」瞭解唐代人的風貌!原來唐代女人如此豪放、坦胸露背可是習以爲常,而在唐代看到外國人穿梭大街小巷也是平常事!而這些都可透過洛陽三彩知悉。今年正值國立歷史博物館創建60週年,特與河南文物局財團法人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盛世風華—洛陽唐三彩特展」,11月24日隆重登場,見證本館與河南一甲子的歷史情緣

本展爲扣合本館60週年館慶之主題,特別展出兩岸唐三彩各60件,除本館館藏代表性唐三彩外,更包括河南省洛陽博物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博物院鞏義博物館等單位首度來臺展出的人物俑、動物俑、殉葬器具、生活器用,以及三彩窯址發掘出土的窯具模具等,展出的亮點包括重返百年前發現唐三彩的隴海鐵路現場;外國人在洛陽;唐代女子時尚風。

重返百年前發現唐三彩的隴海鐵路現場

西元1905-1909年,隴海鐵路汴洛(開封-洛陽段)修建工程穿越洛陽北邙山時,在大量毀損的古墓中發現了世人前所未見的多彩釉器,從此揭開了中國唐三彩的神秘面紗

約瑟夫‧斯卡貝爾克(Joseph Skarbek),這位來自法國鐵路公司的工程師於1906-1909年間前往河南省參與隴海鐵路汴洛段的修建工程。他在這段工作期間拍攝了500多幀照片,記錄了清末河南民情風俗與當時隴海鐵路修建景況。這批現存於波蘭華沙的「亞洲與太平洋博物館」的珍貴老照片,不僅重現百年前河南的歷史圖像,對於研究中國鐵路發展史、清末河南風土民情及河南百年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歷程,也極具參考價值。有鑑於此,河南鄭州檔案館特別彙集波蘭大使館提供的67張照片以及約瑟夫‧斯卡貝爾克之子保存的20張照片,編印而成《百年前法國人鏡頭下的汴洛沿線》一書。本館特別展出該書相關圖片,引領觀衆透過百年前歷史鏡頭,重返發現唐三彩的隴海鐵路現場。

外國人在洛陽

在唐朝,許多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人前來洛陽定居,包括突厥人、高麗人、以及來自西北與中亞地區移民。洛陽,由於交通便利、商業繁榮,除了吸引移民前來定居,更吸引許多胡商前來從事貿易。隨着外來人口增加,各式宗教活動日益興盛,除了唐人早已熟悉的佛教之外,景教、祆教與摩尼教等外來宗教僧侶也常在洛陽傳教。隨着外來移民的增加,除了帶來胡服胡樂等新風潮外,更爲唐朝的裝飾與雕塑藝術注入新的活力。本展將展出見證唐代開放多元、極富異域風情的唐三彩胡人俑,讓觀衆一睹現身於唐代洛陽的外國人風采

唐代女子的時尚風

距今1300多年前的唐代,社會安定祥和、民生富足豐饒,文化多元開放,當時女性妝容熱衷追求流行、別出心裁。唐代婦女非常重視妝容,化妝步驟包括:敷鉛粉、抹胭脂、畫黛眉貼花鈿、點面靨、描斜紅、塗脣脂。唐代女子盛行畫眉。初唐時期,盛行寬而闊的蛾眉﹔到了唐玄宗時期,則流行細長的眉毛,稱爲「細眉」或「柳眉」。髮型也是唐代女子妝容的重要部分。髻一般用於成年和已婚女子,初唐時,髮髻一般都纏得比較緊,立在頭頂上。唐玄宗以後,髮髻的高度成了婦女身分的象徵。髮髻盤得越高,表示身分越尊貴。

本展將展出來自河南洛陽博物館的唐三彩女俑,讓觀衆一睹唐代婦女的多變髮型、豔麗妝容。此外,本館也將在開幕會場發送花鈿貼紙供女性觀衆體驗唐式妝容;而展場也將設置一臺互動拍照機。觀衆拍照後可任意選擇妝容、髮髻,並可將照片下載至手機或傳送到Email信箱,成爲個人專屬的唐代妝容大頭貼。歡迎大家透過這次展覽,欣賞唐三彩的工藝風華。

盛世風華—洛陽唐三彩特展

展期:2015年11月24日起至2016年1月24日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