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新紅: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這爲新形勢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更高水平邁進指明瞭方向。在全球化遭遇逆風,全球治理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背景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爲推動全球發展、促進互聯互通、增進各國人民福祉的關鍵力量。面對新階段新要求,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確保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顯得尤爲重要,應從多個維度進行完善。

深化規則標準對接機制。規則標準對接是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合作基石。需要參與國家和地區在尊重彼此發展差異的基礎上,加強政策、法律、監管等領域的溝通與協調,促進規則兼容與標準互認。應積極推動建立常態化的規則對話平臺,增強透明度,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原則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

構建更加暢通高效的互聯互通合作機制。互聯互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核心。應進一步優化項目規劃與實施流程,引入多方參與的項目評估機制,確保項目符合經濟可行性和社會環境可持續性要求;創新融資模式,拓寬融資渠道,建立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等多元化融資平臺;進一步強化區域合作,推動跨國交通網絡、能源通道和信息高速路的無縫對接;加強數字絲綢之路建設,推動跨境電商、智慧城市、遠程教育等新興領域合作,促進信息資源共享。

深化貿易投資合作機制。應推動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擴大服務貿易和電子商務合作,進一步降低貿易壁壘、擴大市場準入、促進貿易平衡;強化金融合作機制;推動貨幣互換與跨境支付體系建設;加強金融監管合作與風險防控,建立健全跨境資本流動監測預警機制,爲共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充足穩定的資金支持。

完善綠色、數字、創新發展機制。應強化綠色機制基石,在項目規劃實施中推廣綠色基礎設施、清潔能源和環境友好型技術的應用,構建國際認可的綠色標準體系,利用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綠色金融工具加速綠色轉型;加強5G、雲計算、大數據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構建數據共享與保護機制以確保數據跨境流動的安全與合規,同時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建立跨國科研平臺和創新生態系統,爲共建國家產業升級和經濟多元化提供強大支撐。

夯實民心相通機制。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精神內核。應加大對藝術節、電影節和體育賽事等文化交流活動的支持力度;推進教育領域深度合作;鼓勵非政府組織和民間社團的互動,尤其是加強青年交流,利用社交媒體等新興渠道,促進民間互動。

強化廉潔合作機制。應建立全面的透明度提升機制,接受國際社會監督;加強國際反腐敗合作,簽署多邊協議,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和執法協作機制。同時,強化參與企業合規意識,通過培訓、監督和激勵措施,構建健全的合規體系,確保每一環節都符合國際法律與倫理標準,維護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良好聲譽與長遠利益。

完善國際合作機制。應積極推動構建更加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體系。深化與現有國際組織和多邊金融機構的合作,共同爲“一帶一路”項目提供資金支持、風險評估和技術指導;積極探索與共建國家建立自由貿易區、經濟走廊等合作新模式,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拓寬合作領域;建立健全爭端解決機制,爲跨國項目提供法律保障和公平高效的爭議調解服務。

建立風險防控和安全保障機制。應建立健全風險評估體系,定期對項目進行風險評估和分析,及時識別潛在風險並預警;完善應急響應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全面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強化安全保障措施,加強安全管理;推動構建跨國安全合作網絡,加強共建國家在反恐、網絡安全、公共衛生等領域的合作,確保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平穩推進,實現長遠的高質量發展。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世界經濟研究部研究員 逯新紅)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