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秋遠/唱給阿嬤聽的歌
「阿嬤不識字,但是伊識真多的代志,(阿嬤不識字,但是她懂很多事)
伊講閃電是天的鎖匙,誰說白賊就共吼系。(她說閃電是天的鑰匙,誰說謊話就打誰)
阿嬤不識字,但是有一張選票投乎伊,(阿嬤不識字,但是有一張選票投給他)
經過一年多就要離開,她講投票不如相思。(經過一年多就要離開,她說投票不如相思)
我投的伊,欲來離開,伊講總統尚適合伊。(我選的他,想要離開,他說總統最適合他)
無留半字,就斷了過去,不甘心選票,爲伊哮歸暝。(沒留隻字片語,就斷了過去,不甘心選票浪費,爲了他哭一整晚)
我投的伊,欲來離開,伊講總統尚適合伊。(我選的他,想要離開,他說總統最適合他)
三環三線,也失去意義,選票攏無字,癡心變青眠。(三環三線,也失去意義,選票沒有字,癡心變瞎子)
我甲阿嬤問,伊給立倫是供啥咪?(我問阿嬤,她到底跟立倫說了什麼?)
伊講立倫欲選無勇氣,纔來用字騙條阿姐。(她說立倫想選沒勇氣,纔來用字騙秀柱姐)」
聽完歌了來上課。
我國的總統體制設計,從原本的選舉方式、副總統的設計到辯論,大概都是從美國而來。美國第一場總統辯論,是由甘迺迪與尼克森開始,當時甘迺迪只是參議員,而尼克森卻是副總統,兩個人的政治實力差距甚大。然而,在那場經典的辯論中,甘迺迪以極大的差距擊敗尼克森。尼克森輸掉這場辯論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衣服選錯顏色、大病初癒氣色不好外,甘迺迪妙語如珠應該是主因。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對上垂垂老矣的退休政客,兩人差距一望即知,從此之後,總統大選辯論就成爲未定意向的選民決定的關鍵。
不過在我國,情況大概不會一樣。根據密西根學派的說法,選民選擇候選人的原因可歸納爲三點:候選人、政見與政黨,一般而言,政黨取向是最重要關鍵,其次是候選人特質,最後則是政見。其實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爲馬總統的政見,最引人注目的633,從來沒有實現過;至於候選人特質,在政黨認同不明顯的區域,纔會發生效力,至於政黨,則是選民集體喜好與憎惡的對象,往往會在最後決定時,發揮效力。
所以辯論以後,會不會發生扭轉性的發展?在臺灣原則上很難改變什麼。縱然朱立倫的辯論重點只有蔡英文、宋楚瑜的辯論重點只有宋楚瑜;蔡英文的辯論重點只有蔡總統,但因爲臺灣選民與美國選民的政黨認同強度不同,辯論能影響的還是很有限,最終還是會回到基本盤,政黨,以及這個政黨過去帶給人民的經驗。
即便在美國總統候選人裡,川普的口才最好,但是也不會是下任美國總統,特別是當我想到他就任後,應該會「禁止所有伊斯蘭教徒進入美國」,我不禁毛骨悚然。
有智慧的阿嬤,不會喜歡川普的,真的。 ●作者呂秋遠,碩博士畢,原文刊載於臉書粉絲專頁,宇達經貿法律事務所執行合夥律師。已獲本人授權同意。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