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悲觀預期告終 港股領漲全球

港股在兔年首個交易日(1月26日)迎來開門紅,事實上若從2022年10月底低點起算至2023年1月27日,恆指已經反彈超過50%,堪稱全球之冠,尤其恆生科技指數漲幅更是超過70%。

吸引資金進駐的吸引力,除了因港股回到歷史少見的低估值區域外,大陸疫情放鬆的節奏比外界預期更快,投資人預期大陸經濟可望見到短期強勁的修復,也是支撐盤面的主因。

2023年第一季市場有不少利多支撐。首先,春節過後,隨着防疫鬆綁及疫情見頂,工業生產活動恢復。其次,大陸全國人大與政協「兩會」即將於3月展開,可望釋出更多積極的政策。

從結構上看,雖然出口壓力仍大,不過消費及房地產板塊在寬鬆信用政策的支持下,存在明顯的修復空間。還有,中美摩擦在美國期中選舉及大陸「二十大」結束後,也見到階段性的緩和,市場將處於有利的投資窗口期。

且對比中美兩大經濟體,美國2023年仍處於高利率環境,對經濟的負面衝擊還在發酵,企業股票估值也會持續被壓抑。放眼全球,大陸可能是唯一率先看到經濟下行週期準備要結束的國家。

目前市場對於大陸經濟的悲觀預期已逐漸接近尾聲,陸港消費股以及科技股從去年底至今展現強勁的落底反彈力道,代表資金已經開始進駐。尤其今年可以特別關注港股的修復行情,港股估值目前處於歷史平均值的下緣,跟A股相比,A股估值目前還在歷史均值的中間位置,這說明了港股估值相對A股便宜。

且港股往往有明顯的趨勢性行情,因爲港股相較A股是比較自由開放的市場,裡面除了有作多的資金外,也有空頭平倉的資金,衍生性商品也較多,所以在行情好的時候多頭趨勢很明顯,行情差的時候則會因爲做空的人多,而變得很差。

除了港股修復行情外,今年也有幾個板塊會是盤面焦點。

第一就是消費股。防疫鬆綁後,消費將成爲最直接的受惠板塊。包括餐飲旅遊、汽車消費、住房需求、家居家電等都會見到明顯復甦,2023年的消費可能會比大家預期的更強。

例如文化和旅遊部最近的數據調查就發現,今年春節假期大陸國內旅遊就有3億人次,較2022年同期成長23%,已經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88%。

第二則是高端製造業,先前投資人擔憂大陸因爲防疫過嚴加上中美摩擦,製造業前景蒙上陰影,不過隨着解封,加上政策對本土高端製造支持力度加大,有望刺激需求回升,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發電、半導體等產業都存在投資機會。

還有已經歷經長達兩年估值調整的醫藥行業,現在也浮現明顯的長期吸引力。疫情期間醫藥行業因爲封城、且民衆不敢上醫院等因素,很多用藥跟手術都不得不停擺或延後,恢復常態後,優質的醫藥股可望重回成長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