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掉淚!風災後永遠回不了家 臺灣最勇敢部落禮納裡
▲進入好茶部落前的畫面。記者遊琁如/屏東報導、攝影「消失了,消失了,全部都不見了!」2009年8月12日,八八風災後兩日,魯凱族人「把路」爬上在制高點的一棵大樹,眼前出現整片黃色河水,水流急迫地從山谷一頭被推至另一頭,魯凱族新好茶村淹沒在湍急的洪水之間。「一夜裡,我們消失了所有的一切,世界上再也沒有可以回去的地方。」魯凱族遷村理事長把路悠悠嘆氣這麼說。 ▲左圖:新好茶部落原本的模樣。右圖:八八風災後部落完全消失。(圖/把路提供)如果仔細看好茶部落遷村的歷史,有些人會以「臺灣最悲傷的部落」稱呼她。經歷過兩次大規模遷村的魯凱族,最早的部落原址在屏東縣霧臺鄉的好茶部落(Kucapungane),此處也被魯凱族人稱爲「舊好茶」,同時有「雲豹的故鄉」之稱,坐落在大武山西側以及隘寮南溪中游,據記載,魯凱族人隨雲豹的腳步到此地生活,已經有700年的歷史。因爲天然災害介入,1970年代,舊好茶村搬遷至後來隘寮南溪岸旁的「新好茶村」。而從2006年碧利斯颱風沖斷好茶橋開始,「新好茶村」便開始一連串與風災對抗的過程。到2007年8月,經歷聖帕強颱侵襲後,導致全村近40戶房舍毀損,魯凱族人開始走向遷村的道路。
「最後一次從村裡離開,就是八八風災的時候。」把路說,八八風災過後的8月12日,天氣剛重新好轉,他就與妻子踏上返村的路途。「我在山腳下徒步走了一個小時,心裡一直擔心村莊還在不在。」最後把路在山腰中找到一棵樹作爲制高點,手腳並用爬上樹,眼前所見已經全是混雜着黃褐色泥土的湍急河水,「真的不見了,真的不見了啊!」把路錄下不到三十秒的影片裡,只聽見他的聲音迴盪在嘈雜的風聲中,新好茶村被整片的黃土江水取代,再也看不見完本的模樣。▲▼有「臺灣的普羅旺斯」之稱的禮納裡部落,建築頗具歐式風情。經過兩年的安置,魯凱族人於2010年聖誕節時遷入位在屏東瑪家農場的「禮納裡」部落。禮納裡內除了原本的好茶村民,還有大社及瑪家兩個村落,然而因爲風災被完全摧毀家園的,其實只有「新好茶村」的魯凱族人,「很想回家,但卻再也回不去了,連看一眼都看不到。」有「臺灣的普羅旺斯」之稱的禮納裡部落,經過政府規劃後已成永久屋聚落,並抽籤發派村民各自的住所。如果旅客有幸走訪此地,可以發現有尖屋頂、木製樓房形狀的永久屋,以及優雅樸素的樹間教會穿梭在部落內,整區頗具歐式村莊風格。然而,對於魯凱族人而言,禮納裡卻不是他們的家,許多族人稱呼這裡爲「休息的地方」,而那個遙遠的家,卻是永遠回不去的地方。▲▼魯凱族的石板屋,現在住在禮納裡的族人也用石板屋在家門口拼出「大廳」,讓老人家可以在門口聊天,找到「回家」的感覺。「剛搬到禮納裡的時候,老人家們都無處可去,只能坐在屋前發呆。」凱族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金龍說,禮納裡最初的設計並無舊時石板屋外供族人聊天的「石板客廳」,「沒有家的感覺,老人家都沒有重心。」李金龍說,因爲年輕人移出工作,爲了幫老人家尋找更多動力,因而成立發展協會,開始推廣接待家庭的概念。 「希望讓旅客入住,是爲了讓老人家有人陪伴。」堅持不提供無人居住的房子,李金龍與一羣部落年輕人回到家鄉,輔導老人家接受旅客入住,並幫其在生活中建立重心。取名爲「脫鞋子的好茶部落」,李金龍要求旅客在進入房屋前地石板平地處,就得先脫掉鞋子,表示對進入魯凱族人大廳的尊重,並用腳感受走在石板上的感覺。目前已經有40戶願意接受全新的「接待家庭」概念,每一家提供一至兩間房間,不提供牙刷、毛巾等盥洗用具,一切以環保爲原則,開始細心的打造部落的環境。▲▼好茶部落懷舊客棧。 在禮納禮中,最具特色的莫過於把路經營的「好茶部落懷舊客棧」,從進入大門後,入眼簾的先是一株手繪在牆上的紅櫸木,此處被稱爲舊好茶村燈塔,也是父母親等待離鄉孩子回家的瞭望處,把路說:「好久不見的孩子回家,父母會站在這裡,看着人影從小慢慢放大,等着他們回來。」而客廳的另一側,有全版的舊好茶水塘,一道水流從山谷間流出來,立體得彷彿3D畫作▲▼手繪在牆上的紅櫸木,此處被稱爲舊好茶村燈塔。「這是我們長大的地方,也是舊好茶最珍貴的地方。」被視爲舊好茶水源地的畫中水塘,是把路特別請人繪製,爲了能讓部落中的老人家在想家鄉時,能有地方能思念。「剛畫上去的時候,有好多老人家來看,他們全都哭了。」雖然再也不能回到口中的家,只能在畫裡思念過去曾生活的地方,但好茶村的居民仍持續堅強生活着,並仍努力地向旅客們持續介紹,那個消失在時間洪流中,關於家鄉的意義。▲▼被視爲舊好茶水源地的畫中水塘,是把路特別請人繪製,爲了能讓部落中的老人家在想家鄉時,能有地方能思念。 ▲部落內學校牆上看到孩童的塗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