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款罕見病藥物進口註冊獲批 藥企掘金罕見病治療藍海

本報記者 閆立良 見習記者 郭冀川

12月份以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接連批准了兩款罕見病藥品,注射用司妥昔單抗、奧法妥木單抗注射液的進口註冊申請,這也是今年罕見病用藥首次進口註冊獲批。

罕見病,是患病率極低的一大類疾病的統稱,一般爲慢性、病情嚴重、多數不加干預的話會導致死亡。12月18日在北京召開的2021年中國罕見病大會上,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李滔介紹,國家醫療保障局自2018年成立以來,連續四年每年一次動態調整醫保藥品目錄,累計將507種新藥、好藥納入了目錄,通過目錄調整實現了用藥保障範圍不斷擴大和結構優化。截至目前,國內共有60餘種罕見病用藥獲批上市,其中已有40餘種被納入了國家醫保目錄,涉及25種疾病。

通過對罕見病藥品的醫保準入談判,也大幅度降低罕見病用藥的價格,今年共有7個罕見病藥品醫保談判成功,平均降幅達65%。尤其是SMA(脊髓性肌萎縮症)注射液大幅降價納入目錄,從一針70萬元的天價降低到3萬多元,再加上納入醫保的費用報銷,已經基本上解決了SMA患者的用藥問題,極大降低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爲了鼓勵藥企研發罕見病治療藥物,今年10月份、11月份先後發佈了《罕見疾病藥物臨牀研發技術指導原則》《罕見疾病藥物臨牀研究統計學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這些政策結合罕見疾病特徵,對罕見疾病藥物研發及科學的試驗設計提供建議和參考,提高了罕見病相關的臨牀研發效率。

巨豐投資首席投資顧問張翠霞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近年來十分重視罕見病的診治和研發,相關政策框架日漸完善,越來越多的醫藥企業投入罕見病新藥研發。罕見病新藥研發領域的市場景氣度也在不斷提升,相關公司受到資本青睞。

張翠霞說:“在一級市場上,藥明生物、瑞華資本等知名機構和基金,成爲罕見病藥物研發公司的戰略投資者,主要投向研發管線豐富,自主研發的藥企。二級市場上,有康蒂尼藥業、德益陽光和琅鈺集團等在早期研發階段積極佈局,以及像亞盛醫藥、君實生物等在政策引導下進入罕見病用藥領域。一直以來罕見病藥品較爲短缺,依賴進口,隨着政策推動,這一領域有望成爲藥企的藍海市場。”

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佈的《2020-2024年中國罕見病藥物行業全面市場調研及投資分析報告》顯示,爲鼓勵罕見病藥物研發、上市,我國發布多項政策給予支持,也吸引海外產品進入國內市場,提升本土藥企對於罕見病藥物的研究重視度,未來五年國內市場或有不同罕見病藥物陸續上市。

國信證券高級研究員張立超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相比普通藥物,罕見病藥物不僅研發難度大、成本高,同時還面臨着受衆羣體狹小、藥物專利保護不足等問題。由於罕見病市場用藥量少,對於相關藥企而言,應全面評估罕見病新藥的研發成本以及爲患者、醫療保健系統和社會帶來的收益,客觀評價罕見病藥品從研發到推向市場的全週期進程,結合國家的相關優惠激勵政策,保證合理利潤。

“罕見病藥物在研發過程中與普通藥物相比存在着研發成本更高、投資回報率更低,且研發週期更長、風險更高的特性。因此,藥企在併購和拓展罕見病藥物研發管線時,應重點關注研發週期、審批時限、研發成本、相關費用、企業利潤、社會效益等指標,結合企業社會責任建設,有效兼顧企業利潤與社會效益之間的關係。預計隨着政府對罕見病藥品研發的激勵政策支持、企業自身對社會責任的持續追求,越來越多優秀的罕見病藥企將脫穎而出,在贏得社會尊重的同時獲得企業增值。”張立超說。

(編輯 崔漫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