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史話-你所不知道的孫中山
孫中山在英國吸收的革命元勳吳敬恆(右)將制訂好的《中華民國憲法》交給國府主席蔣中正。(本報系資料照片)
孫中山在紐約倡導革命結識的王寵惠,是中華民國首任外交總長。(摘自網路)
你所不知道的孫中山
惠州起義失敗後,孫中山在日本繼續革命宣傳。1903年9月26日,孫中山從日本來到檀香山。當他10月5日重抵離開8年的檀香山後,所見所聞大出意外,看到親手成立的興中會面目全非,許多老會員變成了保皇黨的骨幹,興中會的陣地幾乎盡爲保皇黨奪去,保皇理論一度氾濫成災,他痛感保皇黨的危害甚大,立即一面大力批判保皇黨的謬論,一面着手重建和發展革命組織。
加入洪門出任洪棍
建立起來的團體,不再叫興中會,而命名爲「中華革命軍」,以強化革命意識,同時也用於紀念《蘇報》案入獄的《革命軍》作者鄒容。規定了入會者都要舉行宣誓,並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16字正式列入誓詞。參加者在希爐有10餘人,在火奴魯魯有數十人。
當時,檀香山華僑加入致公堂的人很多,十居六七,爲了與保皇黨爭奪羣衆,孫中山毅然於1904年1月11日在火奴魯魯加入致公堂。致公堂爲他演了特別「開臺戲」(洪門招收會員拜盟行禮) 歡迎加入,並封他爲「洪棍」之職。「洪棍」又稱元帥,和紙扇、草鞋是洪門組織的3種重要職務。洪棍掌刑罰,有人犯罪,可以開堂審判和施加刑罰,地位極高。
加入洪門後,孫中山經過種種努力完成了興中會的整頓,並初步肅清了保皇思想在華僑中的影響,孫中山於1904年3月31日離開檀香山作美洲大陸之行。7月,他在美國紐約,接觸了許多中國留學生。並同留學生王寵惠、薛仙舟、陳錦濤等人時相過從,共同討論後被稱爲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的一整套革命思想,以及革命後有關外交、財政等方面的問題。
這時,由於日俄在中國境內鏖戰方酣,全世界注意力集中於遠東。美帝國主義更是野心勃勃,企圖在「門戶開放」的幌子下繼續扶持清政府作爲侵略中國的工具。爲了尋求國際正義力量的支持,孫中山便於8月底在聖路易城用英文撰寫〈中國問題的真解決〉一文,呼籲美國人民「在道義上與物質上給以同情和支持」。
他駁斥「黃禍論」指出:「中國人的本性就是勤勞、和平、守法的民族,絕不是好侵略的種族;如果他們確曾進行過戰爭,那只是爲了自衛。……如果中國人能夠自主,他們即會證明是世界上最愛好和平的民族。」
文中充滿信心地說:「在中國人民中有許多極有教養的能幹人物,他們能夠擔當組織新政府的任務;把過時的滿清君主政體改變爲『中華民國』的計劃,經慎重考慮之後,早就制定出來了。」它還警告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殖民政策只會給自己帶來「危險與災難」,支持清政府也「註定是要失敗的」。
革命的實踐更加堅定了孫中山的「知難行易」的思想,他迫切地感到需要讓更多的人接受革命的思想,而留學生作爲思維活躍、見聞廣博的一羣,更容易同情和支持革命。當他聞知有些學生新從內地或日本到了歐洲,便決定離美赴英作第2次歐洲之遊,積極進行結納志士、組織革命團體的活動。
1904年12月下旬,孫中山從美國紐約到達倫敦後,結識留居英國的吳敬恆等人。這時留歐學生較之1896年孫中山第一次到歐洲時增加了許多。湖北、四川等省1904年春也派出留學生到歐洲,分往比利時、法國和德國。
1905年春,孫中山應留歐學生史青、朱和中、賀子纔等邀請,離開英國渡海到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他同當地的中國留學生會見,向他們介紹了自己的革命經歷、政治主張和未來的思想。在會晤中就革命方略的依靠力量等問題有過激烈辯論,曾「反覆爭論3日3夜」。
留歐第一革命團體
在革命的依靠力量問題上,孫中山非常重視這些學生的意見,在他開始的打算中認爲可以會黨、知識分子雙方並進,在聽取了他們進一步的申述後,認爲留學生的思想更加進步,擴大了視野,開始轉向以發展學生爲骨幹領導會黨的方針,並宣佈今後將在留學生界發展革命力量,「留學生之獻身革命者,分途作領導之人。」這一決策,使留歐學生大爲欣悅,紛紛向孫中山表示願意爲革命盡心盡力。
辯論結束的當夜,孫中山當即提議大家宣誓,組織革命團體,並親手寫下不久前青山軍事學校所確定的16字綱領。衆人也依次宣誓,留德學生朱和平讀着誓詞不禁笑了起來,孫中山問他爲什麼發笑,他說:「康有爲、梁啓超常說您目不識丁,我看這誓詞簡練,才知道康梁說了謊話。」孫中山慨然一笑說:「我也讀書破萬卷。」加入組織的有朱和平、賀子纔等30餘人。
由於當時革命團體處於秘密活動的狀態,各成員間須用暗號保持聯絡。孫中山所授給他們的聯繫暗號是:「問:君從何處來?答:從南方來;問:向何處去?答:向北方去;問:貴友爲誰?答:陸皓東、史堅如二人。」
這個革命組織,當時並沒有定名。它是留歐學生的第一個革命團體,也是孫中山以留學生爲對象所建立的第一個組織。(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