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忠/從血汗漁工談漁業興革
多名外籍漁工前往我國勞動部控訴被僱主及仲介剝削的血淚,不僅吃不飽、睡不好,原本18780元薪資經過仲介巧立名目亂扣,每個月實際領不到臺幣一萬元,這些長期存在的不合理現象,政府相關單位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不願認真去面對,任令問題持續惡化,就像勞動部雖明文要求僱主供給移工的住宿需符合「外國人生活管理計劃書」,卻未認真執行,許多外籍漁工所處環境狹窄簡陋毫無品質可言,基於人道立場我國政府應該要求船東立即改善以符合起碼的安全健康標準。除了船上工作活環境與生活品質差外,目前僱用外籍漁工在薪資給付、勞健保、膳宿費、仲介服務費以及仲介公司管考等部分確實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間,官員們應全面檢討改進,避免成爲國際媒體批評焦點,損及臺灣整體形象。
由於上船捕魚工作環境差、薪資低、工時長、耗體力、具危險性(漁業發生意外風險發生機率大約是其他行業的7.6倍)國人上船就業意願低,造成缺工情形嚴重,加以僱用外籍漁工薪資較本國船員低廉甚多,基於成本利潤與方便性考量,船東多傾向僱用外籍漁工。根據官方統計,臺灣近海的外籍漁工人數高達1萬9千多人主要來自印尼、菲律賓、越南、泰國等,這些外籍漁工已經成爲臺灣漁業基層勞動力的主要來源(一艘漁船上臺灣人不到十分之一),日前曾誤傳印尼政府暫停對外輸出漁工讓臺灣船東與相關部會嚇出一身冷汗,還好最後證明虛驚一場。過去開發中國家如印尼、菲律賓、越南等由於經濟落後、人口增長較快,低階勞動力嚴重過剩,遂將對外輸出勞務作爲國策大力推行,既解決國內的就業問題,又可爲國家賺取大量的外匯收入,然而隨着國家經濟狀況好轉當地就業機會大增,工資普遍提高,也開始調整勞工輸出政策,臺灣政府若放任缺工問題不去因應一旦禁令成真,臺灣有半數以上漁船想出海作業立即產生困難,到時候船東也只能望洋興嘆!
然而僱用外籍漁工也經常因語言隔閡、生活習慣不同、宗教信仰有別、捕撈技術差異、適應力不同等因素導致外籍漁工與本籍船長、船員在溝通、管理上常發生爭端甚至引爆殺人喋血事件,讓漁業被外界視爲高風險產業,更加阻絕國人上船工作的意願,對此政府有必要建立外籍漁工管理資訊系統以及申訴管道與諮商中心來解決雙方的爭端,避免走偏鋒。事實上僱用外籍漁工有如雙面刃,短期內雖然可以紓解漁船缺工,增加船東獲利力卻也存在隱憂,尤其外籍漁工留臺有時間限制且流通性大,對臺灣的漁業經營、漁撈人員、漁撈技術的提升傳承及人力資本累積毫無助益,就長遠來看並不利於臺灣漁業技術升級以及永續發展,臺灣還是要有本籍年青漁工的加入。
只是近十年來臺灣漁業整體經營環境大不如前,無論船東或漁民收入也大幅縮減,漁村經濟逐年蕭條,當地年青人多不願再繼續當討海人,紛紛出外打拼,在欠缺年青勞動力投入下,臺灣漁業技術更是難以更新,許多新的觀念與做法無法落實,造成臺灣漁業整體競爭力的快速下滑。由於漁業非我國GDP主要貢獻者,使得漁業長期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許多問題如基層漁工嚴重不足、漁業作業暨船上生活環境惡劣、假漁民充斥、沿近海漁業資源枯竭、養殖病害叢生、產銷經常性失衡、公海捕魚面積與國際漁業配額限縮、出海捕魚屢遭國外軍警騷擾扣押、海上喋血事件不休、漁業行政資源遭壟斷……等被刻意掩蓋,而國家領導者下鄉看到的永遠只是事先安排好的假象,甚至落入世界第一的數字迷失,對漁業的認知與實際狀況產生極大落差,無法瞭解漁民痛苦所在,對症下藥,這樣的情況雖然歷經藍綠政黨輪替,問題卻沒有改善,讓漁民對未來充滿無奈。遺憾的是目前國內多位總統候選人在大談新海洋(漁業)發展政策時,並未針對漁業基層勞工短缺、漁業行政革新等根本性問題提出具體解決對策,還是淪爲口號治國。
要紓解國內長期面臨的漁工短缺問題,我國政府除了應着手改善本國籍與外籍漁工薪資結構與生活作業環境並制定漁工仲介管理規範外,也應該重新檢視當前的漁業政策,調整漁業結構,透過沿近海漁業資源調查解析設定我國最適漁業規模以及漁業勞動力數量與配置,從省人力技術設備研發、船員福利薪資調整、作業環境的改善、基層人力培訓、杜絕政治酬庸用人唯纔等多管齊下,纔能有效解決我國漁業長期存在基層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讓漁村再現生機!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經濟系教授。本文爲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88論壇粉絲團」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