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教育丨教育能阻斷相對貧困的代際傳遞嗎?高等教育效果最明顯

又是一年高考季,不少家庭會關心:教育能阻斷相對貧困的代際傳遞嗎?

去年,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胡德鑫和該學院碩士研究生田雲紅刊發了《教育能阻斷相對貧困的代際傳遞嗎?——來自中國家庭追蹤調查的經驗證據》的論文,這篇研究獲得了國家社科基金2022年度教育學重大課題“新發展階段教育促進共同富裕研究”的資助。

論文基於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2018年的微觀數據,定量分析我國相對貧困代際傳遞現狀,並聚焦教育在其中的阻斷作用。研究發現,第一,將個體收入劃分爲五等份,以低於和等於收入20%的標準識別相對貧困羣體,在此標準下構建代際收入轉移矩陣,研究結果顯示我國有接近五分之二的相對貧困由父代傳遞給子代。

第二,教育可有效阻斷相對貧困的代際傳遞,是遏制收入差距在子代羣體中“復刻”的重要機制。但是不同受教育程度對阻斷相對貧困代際傳遞存在顯著差異,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纔可以促進子代擺脫相對貧困,隨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子繼父貧”現象發生的概率則越低,高等教育對阻斷相對貧困代際傳遞的作用效果最爲明顯。從深層原因來看,有其他學者認爲教育在受教對象的神經認知水平、思維認知水平與文化認知水平等方面的提升上發揮着顯著正向作用,其通過認知干預機制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現象的持續發生。

第三,教育對相對貧困代際傳遞的阻斷存在地區和城鄉維度的異質性。從地區差異來看,高等教育對西部地區相對貧困代際傳遞的阻斷效應最大,東北部和中部次之,東部最小。高中教育僅對西部地區子代擺脫相對貧困作用顯著。從城鄉差異來看,高等教育對農村子代相對貧困代際傳遞的阻斷效應高於城鎮,高中教育促進農村子代擺脫相對貧困的效果不顯著。

胡德鑫和田雲紅提出,根據以上研究結論,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讀書改變命運”仍然是我國相對貧困家庭的子代擺脫家庭負面出身影響的重要途徑。尤其是接受高層次的教育有助於削弱家庭背景的不利影響,阻隔父代相對貧困的代際傳遞。

一方面,教育可以提供勞動者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使相對貧困羣體具備適應社會變革和經濟發展的綜合素養,得到與能力相匹配的工資回報,從職業路徑上阻斷相對貧困的代際傳遞;

另一方面,教育藉助知識的隱性力量激發相對貧困羣體的內生動力,增強其擺脫相對貧困的信心,構築積極、樂觀的心態,從思想上幫助子代脫離家庭文化環境的消極影響。無論物質層面還是精神層面,教育對相對貧困羣體的影響不言而喻。

上述研究者認爲,2020年底我國脫貧攻堅工作圓滿收官,實現了絕對貧困人口的全部脫貧。在後扶貧時代,如何縮小貧富差距,如何打破相對貧困的世代固化成爲新的歷史使命。爲了降低相對貧困代際傳遞的可能性,避免貧富差距的世代交替,應該充分重視教育這一人力資本在阻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發揮教育的“靶向扶貧”功能。然而,相對貧困羣體囿於物質資源、文化資源、環境資源等條件的限制,無法爲子代提供良好的教育保障,較低的人力資本投資容易導致子代陷入相對貧困陷阱。

因此,研究者建議,政府應當利用好宏觀調控職能,加大對相對貧困羣體的教育幫扶,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和西部、東北部落後地區輸送,加強關於教育的宣傳力度,從觀念上激勵相對貧困羣體向上流動的信心,杜絕“讀書無用論”的思潮在羣體內的形成,構建“外生推力+內生動力”的教育扶貧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