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5G基建與生技族羣吸睛
臺灣三月外銷訂單金額年增4.3%,遠優於原先預期的2位數負成長。其中電子產品訂單創歷年同期新高,防疫相關電子與生技醫療族羣后市看好。
文/馮泉富
現階段不論美股或是臺股指數,如先前預測所言,處於橫向區間整理。雖然實體經濟仍未推出加護病房,但全球主要央行持續用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共同爲經濟火苗燃起爭取時間。
美、歐、日同步將基準利率壓在地板上,間接創造了股市之吸引力,畢竟股票市場仍屬有息資產,在無新增變數之前,仍具吸引力。短線上唯一的缺點是,資金隨市場風險偏好而移動,風險偏好又隨訊息面的氛圍變動,相對較難掌握。
美股短線受財報訊息干擾
目前正值美股超級財報周,未來一週將有百餘家S&P500成分股將公佈第一季業績與後續展望,專業機構Fact Set最新之修正預估,S&P500第一季整體獲利估計約較去年同期衰退近15%;Refinitiv機構則預估第一季獲利約年衰退14%,第二季恐還會更糟,預估衰退32.2%;因此,短線難免受財報訊息面干擾。
近期股市相對好的一面是,經由時間的沉澱,籌碼開始趨於安定,對經濟數據的利空已鈍化,或是說早已被預期,並反映到市場了。例如,美國公佈4月12日至18日當週,初次申領失業救濟的人數增加442.7萬人,美股僅小幅震盪,有利空出盡的味道。當然,這是股市的短線反應,不代表沒有後續的影響性。
若統計美國自封城五週以來,失業人數累計已達約2645萬人,不僅完全抹去過去十一年美國史上最長就業盛況所創造的所有工作,且佔美國勞動人口約16%。可見,經濟學家預估美國失業率可能攀升至20%,並非空穴來風,對後續消費力道的影響性,仍須持續追蹤。
至於歐洲方面也不迫多讓,例如,英國三月申請失業補助的人口多達140萬,愛爾蘭約三分之一勞工失業,法國私營企業近半數勞工被迫放無薪假等。歐洲過去一個月來至少有一千八百萬名歐洲勞工沒班可上。
據麥肯錫(McKinsey)顧問公司預估,歐洲未來將有多達五千九百萬份工作面臨威脅,約佔整體就業人口的26%。美、歐地區的失業潮對後續的消費力道影響性重大,也造成機構法人對GDP之預估傾向保守。
日前信評機構惠譽之首席經濟學家庫爾頓(Brian Coulton)表示,歐美經濟最慘狀況將發生在第二季,預估2020年歐元區GDP將衰退7%,美國衰退5.6%,英國衰退6.3%。標普則預估全球2020年將衰退2.4%。其中,歐元區將衰退7.3%,美國將衰退5.2%。不過,也因爲所有主政者害怕經濟蕭條,於是紛紛竭盡所能端出救市方案。
日前美國總統川普再簽署4840億美元救助法案,主要是針對中小型企業救助貸款計劃的額外援助,併爲醫院和病毒檢測提供的資金,其中約3200億美元將用於補充「薪資保護計劃」(PPP-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資金,幫助陷入困境的小企業能夠獲得貸款,持續給付勞工薪資,避免出現大量失業。
增加六百億美元補充小型企業管理局的救災基金,使農場和其他農業企業能取得資助,750億美元給醫院,挹注農村或郊區醫院,撥款250億美元用於進行全國的病毒檢測,希望能爲各州重啓經濟創造較有利的條件。
歐洲方面,除了4月9日歐盟財長通過的五千四百億歐元的紓困方案以外,歐盟領袖日前也同意再設立一個規模達一兆歐元的緊急基金,細節的部分,如基金規模、資金來源、發放方式,6月18日至19日的高峰會將討論。
臺股方面,短線上比美、歐股市有兩大相對優勢,主要在於臺灣三月外銷訂單金額達402.6億美元,年增4.3%,遠優於原先預期的二位數負成長。其中,電子產品訂單達一二四.五億美元,金額創歷年同期新高,且較去年同期大增23.8%,資訊通信產品訂單115.4億美元,金額同創歷年三月新高。
這顯示上市櫃整體四月至五月營收數據應該不差。另一優勢爲資金面,臺灣自始至終從不缺錢,雖然外資頻頻賣超並匯出,累計今年以來截至4月24日止,外資已賣超新臺幣5628億元,但根據中央銀行公佈的三月數據顯示,臺灣證券劃撥存款餘額已增至2.24兆元,創歷史新高紀錄,整體活期性存款餘額來到17.33兆元;而股市融資餘額則是狂泄至僅1223億元,創1996年4月以來的24年新低。這樣的對比讓短線波動有利於多方。
至於選股策略,首先必須提醒投資人應該規避的風險。在景氣循環末段,由於景氣滑坡的時間長短不易評估,千萬不要輕易投資銀行業,因爲銀行將因存放款利差縮減使獲利下降,失業潮又可能使呆帳率快速上揚,配息率可能也將不如過往。
日前信評公司惠譽領先把臺灣銀行業評等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向,且認爲銀行業經營環境將惡化;其認爲臺灣銀行業現階段面臨四大困境,包括貸款增長放緩、淨息差收窄、手續費和投資收入下降和預期的信貸損失增加。
惠譽估算,臺灣銀行業的行業資產回報率(ROAA)2020年將降至0.4%,比2009年的0.6%更低。
另外,BCG波士頓顧問臺灣團隊也指出,以2019年整體銀行業獲利四千億元的基礎推算,2020年將有八百至一千億元的獲利減損。因此,我們建議投資人要避開金融類股。
生技族羣、5G基建族羣 成長能見度較高
本次的新冠病毒疫情初期,造成各國爭搶醫療用口罩、呼吸器、各重點藥物、以及對抗疫情所需的物資等,歷歷在目。疫情不只重創全球實體經濟,未來也將深刻影響全球供應鏈之調整。
全球各國領導人必將拋棄過去的成本思維,重新審視「戰略物資」的生產地,利用關稅或任何手段來調整供應鏈結構,安全性的確保更受重視,階段性的逆全球化、去實體化很難避免。
第一個趨勢爲宅配、電商、遠距教學、遠距醫療、視訊會議、線上遊戲將加速電商、虛擬經濟、平臺經濟的推動。第二個趨勢,保有獨立的醫療物資生產能力,可望加速營造有利於生技產業發展之環境。投資人可留意首季營收表現相對突出之生技股,先建立口袋名單,當大盤迴檔測試時,再伺機分批進場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