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要有更積極的中國政策

曾琮愷

身爲青年黨員政治參與者,歷經了2004年阿扁總統連任成功,到2008年、2012年兩次的總統大選失敗,讓我更清楚,民進黨如果在沒有更積極的中國政策,那民進黨的執政只會讓人民有大的疑慮,因爲現在包括臺商臺幹在中國的工作人數節節上升,面臨中國的以經濟統合到政治統合,民進黨唯有更積極的跟中國對談,纔不會導致永遠只有中國國民黨代表臺灣聲音,這樣兩岸事務的發言權都在國共手上長期對臺灣是不利的,唯有比國民黨更大膽更積極的政策才能儘速展開民共會談,展現臺灣更積極的聲音跟中國談判

民進黨與共產黨最大的分歧在於臺獨黨綱,但是謝長廷開啓了民共對談的模糊空間,兩岸一中或者憲法各表這樣的基礎雙方拋下歧見才能展開會談,面對臺獨的理想,過去有美國日本的協助,讓臺灣不至於在國際間被中國併吞,但是現在臺灣的處境地位也因爲中國的經濟實力產生越來越大的壓力,面對臺獨的理想以及與中國談判的壓力,民進黨真的需要好好思考,哪個方面是人民最在乎的,如果一直堅持理想(顯然美、日、中都把臺灣當成棋子)但是沒辦法得到超過半數人民的支持,這樣民進黨面對理想跟現實之間,該如何面對中國,讓臺灣人民放心,這是現階段最重要的課題

2000年阿扁不是靠着統獨議題取得政權,而是人民想要政黨輪替、活力政府,阿扁更喊出新中間路線國策顧問團(李遠哲等人) 的背書,加上泛藍分裂當選總統,民進黨靠着執政的優勢加上四年間臺灣人民民族意識的高漲,驚險擊敗連宋。可是2008年馬英九競選口號也是將清廉政府以及經濟政策口號,不是靠統獨,打敗民進黨。馬英九是中國國民黨大中國主義下的人,但是他在選戰避開統獨只專注在經濟口號,其實臺灣也在馬英九執政下越來越依賴中國,民進黨唯有執政纔能有力量施展理想,民共對談只會讓臺灣人民的聲音更多元的在中國展現,國民黨經營七八年的兩岸關係(從連戰以國民黨主席身分訪問後開始),現在該是民進黨急起直追,甚至加速對談,因爲過去臺灣只要面對美國的壓力,現在我們更要面對中國的壓力。

作者曾琮愷,前民進黨青年委員會中常委,臺灣青年公共事務協會創會理事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