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弋豐/習近平爲何說國民黨背叛革命?
▲習近平在中國解放軍舉行建軍90週年慶祝大會上,痛批國民黨背叛人民,所爲何來?(圖/路透社提供)
8月1日,中國解放軍舉行建軍90週年慶祝大會,習近平同時兼任總書記、國家主席,以及中央軍委主席,自然要到大會上發表談話。可是他一發言,許多臺灣人可愣住了!因爲他痛批:「正當大革命如火如荼的時候,國民黨反動派背叛革命、背叛人民,向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羣衆舉起了血腥的屠刀。」
中國八一建軍節的由來,是爲了紀念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習近平因此特別提到:「南昌起義連同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以及其他許多地區的武裝起義,標誌着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開啓了中國革命新紀元。」
臺灣人大概多半沒聽過南昌起義,更不曉得秋收起義,對廣州起義也霧煞煞,恐怕乍聽之下還會以爲「正當大革命如火如荼」的「大革命」是指戰後國共內戰,但是隻要一對上年代,1927年,咦?這哪是二戰以後,不就活脫脫是臺灣過去國民黨歷史課本老愛吹噓的「蔣公北伐」年代嗎?
▲蔣介石在北伐誓師大會上發表演講。臺上左一爲蔣介石。(圖/視覺中國CFP提供)
沒錯,習近平這邊說的「大革命」指的就是蔣介石的「北伐」,熟讀過去臺灣歷史課本的讀者一定會覺得奇怪:爲何北伐會變成共產大革命?其實就共產黨的角度來說,這樣講並沒有什麼不對,因爲孫文晚年與蘇聯合作,甘心成爲蘇聯向外輸出共產革命的合作伙伴,在共產黨來說,北伐就是共黨的大革命。
原本蘇聯協助建立軍校是爲了培植共黨在中國發動無產階級革命所需的軍事力量,而一開始國民黨人也不避諱是革命的一部分,譬如王柏齡在《黃埔軍校創始之回憶》中回憶蘇援時說:「我們不能不感謝我們革命的朋友蘇聯。也唯有革命的朋友,纔有這樣的幫助。」
事實上,黃埔軍校正是在蘇聯財力與物資支援,以及派遣蘇聯教官、顧問協助之下,才得以成立,建校之初,只有廣東土造79毛瑟槍30支,之後是蘇聯運來所需步槍(第一批8000支)、大砲、機槍、飛機、彈藥,軍校才得以成立。黃埔第一期之中有大量日後的解放軍大將,甚至周恩來是政治部副主任,葉劍英還擔任教授部副主任。
不僅如此,蔣介石之所以能得到黃埔軍校校長的位置,也是因爲他是國民黨派往蘇聯參訪的代表團成員。他參觀軍事學校、武器裝備,還拜會紅軍之父托洛茨基,外交人民委員齊採林等人,回國後蔣介石寫了參訪報告《遊俄報告書》。然而,蔣介石以訪蘇聯自重,故意滯留故鄉遲遲不回廣東,孫文到12月30日終於等不及,致電蔣介石:「兄此行責任至重,望速來粵報告一切,並詳籌中俄合作辦法!」蔣介石1924年1月16日回廣州報到後,被委派爲軍官學校籌備委員長。
▲大概許多人都不知道,黃埔軍校其實是當時的蘇聯協助成立的。(圖/視覺中國CFP提供)
蔣介石日後拚命強調反共抗俄,但是當時的蔣介石可不是如此,在《陸軍軍官校第三期同學錄序》發刊原文中,蔣介石說過一些現在看來簡直不可思議的話:
「共產黨是(孫文)總理一線相傳在國民黨內的命脈與血統」
「三民主義之成功與共產主義之發展,實相爲用而不相悖。」
「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中的一部,世界革命不能無共產主義。」
「未有對共產主義以誠,而對三民主義不誠者也。」(李敖曾於《蔣介石研究四集》《蔣介石是共產黨》文中詳述。)
蔣介石還對當時的西山會議派不以爲然,稱他們反共,則我們要反反共。
日後,蔣介石當然要把這些言論竄改抹消掉。黨史委員會出版的《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裡頭這些句子全消失了,當然,蔣介石更要親自消毒,因此特別寫了《蘇俄在中國》一書,裡頭特別強調他是反共先知,在國民黨人都還傻傻地被蘇聯騙的時候,他就寫信給廖仲愷,抨擊:「俄黨對中國之唯一方針,乃在造成中國共產黨爲其正統,絕不信吾黨可以與之始終合作,以互策成功者也。」
無論如何,黃埔軍校是蘇聯紅軍式的訓練,也培養大量共黨軍事人才,所以,當北伐發動時,共產黨認爲那是自己的大革命,也是再正常不過而已。
但是蔣介石爲何會從把三民主義跟共產主義相提並論,北伐到一半就要清黨呢?這就牽涉到北伐的另一個秘密。北伐爲何勢如破竹,歷史課本上都講是因爲「黃埔精神」以寡擊衆,但是這個敘述有個嚴重的數學邏輯問題:
黃埔第一期645人,第二期僅449人,因爲拉去打東征而死傷慘重,第三期1233人,遇上第一次東征,剛入校就成立入伍生總隊負責廣州市區、黃埔和虎門等地的治安勤務,之後參與敉平楊劉叛亂,沒能好好上學;第四期2,654人,一般認爲是參與北伐的五期學生之中唯一受到較完整訓練,真正有「黃埔精神」的一期;第五期學生入學時原本有3,300人,入學沒多久馬上遇上北伐,直接就被拉上戰場。
所以整個國民革命軍之中,真的有「黃埔精神」的不過幾千人,而歷史課本可是寫着北伐軍有10萬人,10萬人中的幾千人完全可略,從基本邏輯就知道「黃埔精神」不可能是影響戰局的成因,更別說黃埔所屬的部隊在北伐戰役中實際戰績並不理想(例如後面會提到的害老蔣下野的徐州戰役)。而且,以寡擊衆再怎麼厲害,也不可能部隊越打越多吧?
那真正的勝因到底爲何?蔣介石還歸因於《三民主義》有思想領導信仰的力量,這種說法,也不能說完全錯誤,因爲真正的原因,或可說是《民生主義》。
北伐一開始,蔣介石江浙老鄉的金融巨擘就認爲這個同鄉「奇貨可居」,高揚所撰寫的《陳光甫外傳》中描述,陳光甫在北伐初期即找上蔣介石,蔣介石缺乏軍資金,陳光甫銀票就開下來不手軟,蔣介石有了江浙財力的全力支持,很快發現「用買的比打的快」,利用財力與交涉能力,把對手手下將領連兵帶將直接買過來,「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就這樣給買倒了。
蔣介石本來與共產黨之間矛盾已經愈來愈深,但還能互相容忍一起北伐。當他接受江浙財團支持而一路挺進時,狀況就不同了,當時中國共產黨主張「有土皆豪,凡紳必劣」,在國民革命軍攻克的地方「打土豪」無端殺害地主分田地財產,要是讓他們在上海把這些財閥都打死分錢,那可不得了,拿人的手軟,蔣介石自然要保護金主的人身安全與財產權,於是,蔣介石所屬部隊開始逮捕、槍殺共產黨員與抗議工人、搗毀總工會,事態很快發展到「四一二事件」解散上海總工會,捕殺共產黨員,公開全面清黨。
共產黨本來正在一起北伐,眼看勢如破竹,形勢一片大好,突然之間成爲遭到剿滅的對象,當然覺得遭到背叛,至此我們就可以瞭解習近平所控訴的:「正當大革命如火如荼的時候,國民黨反動派背叛革命、背叛人民,向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羣衆舉起了血腥的屠刀。」
共產黨當然也不會坐以待斃,此時另一路北伐軍已經攻克武漢,國民黨將政府組織遷到武漢,於是共產黨就想以掌握武漢政府來制衡蔣介石,蔣介石的反制之道,是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造成歷史課本上所說的「寧漢分裂」,但是到了7月,武漢的汪精衛也認爲中國共產黨奪取武漢政府權力,決定「和平分共」,第一次國共合作自此結束,共產黨決定在南昌發動起義,也就是前述「八一起義」,8月1日共軍攻下南昌,但馬上遭到國民黨部隊包圍而撤退,一路慘遭追擊到處竄逃。
武漢方面聯合唐生智,蔣介石聯合新桂系,雙方打起「寧漢戰爭」,武漢方進軍南京施壓,蔣介石又在對抗軍閥張宗昌的徐州戰役中戰敗丟失徐州,導致新桂系反而投向武漢方,新桂系白崇禧公開抗命拒絕與武漢方作戰,蔣介石無可奈何,只能主動下野,促成「寧漢合流」。
新桂系成功倒戈逼蔣介石下野,消除了南京政權,又同時聯合西山會議派把武漢的汪精衛也排擠下野,成爲寧漢合流後新的領袖,但是這又引發唐生智以「武漢政治分會」的名義,宣佈「護黨」公開反對新桂系,寧漢戰爭成爲新桂系領袖李宗仁與唐生智之間的「李唐戰爭」,最後以唐生智潰敗告終。
共產黨則趁着兩方內鬥的時候,於9月發動「秋收起義」,但是起義後潰不成軍,毛澤東只能收拾敗兵前往井岡山。新桂系這下打垮了國民黨內主要競爭對手,但是這個位置也坐不久,被新桂系擺了一道的蔣、汪兩人,聯合起來,策動張發奎、黃琪翔,發動「廣州張黃事變」打擊新桂系政治盟友李濟深,使得蔣介石、汪精衛復出。
▲曾被迫下野的汪精衛(左)與蔣介石(右),在「廣州張黃事變」後重新復出。(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1927年12月,共產黨又巧合地幫了蔣介石一個大忙,當共黨發動1927年的最後一次起義「廣州起義」,雖然很快遭到張發奎、黃琪翔殲滅,但是也讓兩人聲望一落千丈,蔣介石趁機重新聯合新桂系、李濟深打倒張黃與汪。最後張發奎、黃琪翔下野,汪精衛也連帶被迫二次下野,蔣介石又重新掌握大權。
這就是習近平所說的「南昌起義連同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以及其他許多地區的武裝起義」但是,當時可不是「標誌着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開啓了中國革命新紀元。」而是共產黨全面失敗,在這片混戰中攪局對日後取得政權一點幫助都沒有,只是意外幫了蔣介石一把。
日後國共兩方寫歷史,國民黨就把蔣介石、汪精衛、李宗仁、唐生智、張黃事變這一大段「網內互打」給說好不提,模糊的用個「寧漢分裂」帶過,推稱北伐中斷都是共產黨的錯;共產黨則是把三次大失敗,只幫了蔣介石重新上野的尷尬,美化爲「開啓了中國革命新紀元。」
兩方各自亂改歷史,最後的結果就是,當臺灣人聽到習近平說「大革命如火如荼」不曉得那就是北伐,兩岸彼此難以理解、雞同鴨講,也都無法從這段歷史中得到任何教訓。說到底,歷史實在應該以還原真實爲務,不應成爲政治宣傳工具,否則終會喪失所有意義。
好文推薦
藍弋豐/「前瞻」卻不顧泳後?從5帝國崩潰說起
藍弋豐/7月4日還沒誕生 衰小美國轉大人
藍弋豐/戰科系?沒路用不過是龜笑鱉無尾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藍弋豐,臺大醫學系畢業,現任科技新報數位內容行銷總監。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