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書摘》設計訓練課表

力量訓練的目的在於降低受傷風險與提高運動表現。(示意圖/Shutterstock)

動作選擇

訓練動作的選擇在近年來引起熱議。近年來,專項訓練這個概念愈來愈受歡迎,也使得訓練動作在選擇上一直往專項靠攏。

比如說我們認識一位游泳教練設計了六種陸上訓練動作,全都是在模仿劃手的動作,以及特別針對游泳選手的手臂和肩膀來訓練。他的課表中完全沒有下肢和全身性的力量訓練動作。他的四位選手在接受了六週以槓鈴爲主的全身性力量訓練後,全都打破了個人最佳紀錄,其中一位還因此成爲州冠軍並且拿到第一級別的體育獎學金。

這雖然是一個比較極端的案例,但並不是例外,有愈來愈多的例證顯示,當教練愈努力想在重訓室裡模擬專項運動來設計力量訓練動作,反而愈無法有效幫助運動員提升表現。

力量訓練的目的在於降低受傷風險與提高運動表現。運動專項訓練在我們的世界裡就是指技巧訓練,屬於專項教練的領域,而非我們力量教練的主要任務。我們的工作是增加引擎的馬力,使運動員在競賽場上的效率和輸出都能有所提升。我們應該把訓練和動作選擇的目標集中在提升整體的力量和爆發力上,因此要以全身性的訓練動作爲主,實在不應該一開始就在重訓室裡練太多專項力量,除非你選的是蹲、跳、推、拉、擲等功能性動作。

一份紮實的基礎力量課表應該安排大量的全身性、複合式與爆發力訓練動作。身爲一位力量教練,如果你能專注在覈心力量動作的教學和課表設計上,所呈現出來的訓練效果會比許多同領域的專家更好。

當我們想要改善力量和爆發力的動作品質,最有效率的就是已經過反覆測試的奧林匹克式舉重動作(基礎的槓鈴動作)。在動作選擇上,真理永遠是「在強調差異之前,你必須先變強壯」,而奧林匹克式舉重可以使你變強壯。

基礎力量訓練動作

帕列託法則(Pareto’s Principle)是一項著名的經濟學法則,又稱爲「80/20法則」,但它也可以應用在力量訓練動作的選擇上。80/20法則所要表達的意思很簡單:把80%的資源花在能產出最大效益的20%關鍵事情上,而這20%的關鍵又將爲你帶來80%的效益。從訓練的目的來看,我們可以把這個法則的內容改寫成:從所有的力量動作中選出最關鍵的20%,而這關鍵的20%訓練動作將爲運動員的力量與爆發力帶來80%的訓練效果。

這20%的關鍵訓練動作,我們選擇如下:

● 蹲舉及其變化式:背蹲舉、前蹲舉、單腿蹲

● 爆發力動作:上膊、抓舉、挺舉、推舉

● 推與拉:臥推、肩推、上膊與抓舉的拉槓動作、划船及其變化式

● 下背與後側動力鏈:羅馬尼亞式硬舉 (RDL)、背挺舉、反向背挺舉、早安動作

即使這份清單很短,但這些動作就是我們認爲基礎力量動作中的關鍵20%。雖然我們所設計的力量課表不會只有這些動作,但80%的訓練效果無疑都是由它們產生。從經驗看來,只要跟我們合作的運動員認真熟練這幾個動作,進步的效果都很明顯。

簡而言之,把你的重心放在學習與優化這些動作的教學上,會比學習衆多「複雜」和「全面式」的課表更能有效幫助運動員提升力量和爆發力。

除了上述的關鍵動作之外,任何其他的舉重與訓練動作都應當作輔助、平衡弱點或滿足專項運動需求的訓練手段。這些動作應只佔總體訓練的一小段時間,只是在填補訓練空隙。換句話說,它們只是輔助。有很多教練在動作選擇上太過追求創新,不斷學習與蒐集那些無法顯著提升力量的訓練動作。

運動的基礎元素是蹲、跳、跑、彎(腰)/屈(膝)、(旋)轉、推、拉。只要你在這些基礎元素中奠定良好的基礎,練就更好的動作品質、穩定度與力量,並逐步提升動作的速度,我們幾乎就能爲每一種運動提供所需的專項力量。重要的事要先做,你得把大量的時間反覆花在關鍵動作的技術優化與力量強化上。

當我們在與隊伍進行溝通或討論訓練計劃時,由於「訓練室」和「重訓室」中間的模糊界線,使我們時常面臨相似的挑戰。我們的客戶有時會期許力量教練能發現運動員活動度上的缺陷何在,或是運動過程中的代償模式爲何。這很重要沒錯,但同樣重要的是,身爲一位力量教練,也必須認清自己的角色並非物理治療師與運動防護員。

當代很多教練會把訓練重點轉到「矯正」動作或局部肌肉的訓練上,但這是畫錯重點,雖然爲了避免受傷是好事,卻也犧牲你指導運動員進行基礎舉重訓練與進步的時間。有時候的確存在活動度或控制上的潛在問題,因而限制了運動表現;然而,有時候運動員只須學習如何正確執行這些基礎力量動作,問題就能迎刃而解。身爲教練的你要知道,訓練時間是很寶貴的。把時間花在活動度、矯正和預防訓練上,等同於減少了運動員準備比賽的時間。

那些最有效的訓練中心會把運動員的受傷或功能失常當成連續狀態來處理。簡單來講,一位受傷的運動員如果沒有經過康復、復健、治療和訓練的過程,並不會自行恢復到完全健康的狀態。如果我們以此來思考「矯正與預防訓練」跟「重量訓練」之間的關係,一位受傷的運動員可能需要花80%以上的時間跟復健師合作,主要的訓練重點大都放在矯正與預防動作上,且或許只用20%的時間在重訓室調整舉重技術,藉此維持或提升做功能力。

運動員恢復後,復健和力量訓練兩者的重要性就剛好互換。此時反而要回到以體

能與力量爲主(至少要佔八、九成)的訓練模式。當訓練重心從「恢復健康」回到「提升運動表現」,爲了消除再次受傷的疑慮,訓練強度與訓練量要逐漸增加,熱身要充足,也須在課表中加入補強式的輔助訓練。

想要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訓練邏輯裡保持平衡,通常反而會導致教練設計出一份不太理想的訓練課表,因爲課表中預防與變強的訓練比重本來就是不平衡的(80/20法則)。透過漸進式的阻力訓練計劃來變強,大多時候就足以矯正很多(活動度的)問題與(受傷的)疑慮了。

訓練量

訓練量(volume)最簡單的定義是,在一個特定課表或訓練週期中的「作功總量」。它是由組數、反覆次數與負重相乘累加後的總量,計算方式可以單次課表爲單位,也可以周、月或年來計算。必須納入計算的變數包含數種訓練動作,以及每一個動作的負重、反覆次數與組數。

在「愈多愈好」的訓練邏輯裡,訓練量通常是教練會首先調升的參數。如果你問任何一位力量教練,如果要提升運動員的力量,負重應該設定在1RM的百分之多少較爲適合,專業的力量教練會很快地回答90%。當你再問同一位教練「課表中的訓練量該如何設定才能確保力量的提升?」此時你要不是聽到跟健身雜誌上一樣的反覆次數和組數,就是會感受到一陣令人難堪的沉默。

總訓練量 = 負荷 × 重複次數 × 組數

從我們的觀點來看,選擇適當的訓練量很重要,它是決定訓練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最有限的數據分析和訓練變數的應用上,訓練量這個數據的重要性仍排在第一位,它是決定疲勞、過度訓練與受傷風險的關鍵參數,這點毫無疑問。

當課表中的訓練量增加時,身體的壓力也會跟着增加,體內應對壓力的機制是釋放更多的皮質醇。過多的皮質醇會觸發疲勞反應,此時身體需要更多恢復時間,而那正是許多運動員所缺乏的。經統計,在所有高中運動項目的受傷情況中,大約有7%是長期訓練壓力所造成的。然而到了大學之後,這個比例躍升三倍。

當談到專項運動的力量訓練時,我們的首要目標是降低運動傷害,再來纔是提升運動表現,先後順序很明確。在重訓室裡的所有訓練內容都不應該妨礙選手在運動場上的表現或提升受傷的風險。還有一點雖然也是常識,但必須再提醒一次:重訓室裡的表現絕不應取代運動場上的表現。

我們的第一份NFL力量訓練計劃經過嚴密的分析,因爲我們想盡量避開犯錯的風險,所以我們仔細籌劃,細心挑選動作,選定強度區間,規劃週期……但沒考慮到訓練量,所以其實這樣還不夠嚴謹。

在不斷完善課表的這些年,訓練量已成爲我們首先設定的參數,我們會藉由控制它來管理疲勞,並確保運動員從整個訓練週期到高強度的賽季都能持續進步。訓練量也是我們用來聯繫訓練強度和訓練週期,以及用來確保適當的生理反應和降低過度訓練風險的重要數據。

假若同時增加訓練量與強度,則必須小心處理訓練和恢復之間的平衡,纔不致使運動員背離目標。

在決定總訓練量時應該基於下列多種因素:

● 運動員的實際年齡:年紀較輕的運動員,由於骨骼肌肉、肌腱與韌帶尚未發展成熟,所以身體並不足以負荷太大的訓練量或訓練強度。

● 運動員的訓練年齡:這裡特別是指運動員過去持續進行阻力訓練的時間有多長。當運動員力量訓練的經歷愈長,代表他的軟組織和神經系統已經適應過,所以在安排當前的課表時,就會容許更大的訓練量與較高的強度。

● 既往病史或受傷經歷:已受傷或過去有反覆性勞損的運動員需要以較低的訓練量開始。

● 訓練史(特別是有無高強度訓練和奧林匹克式舉重的經驗):經驗不足的運動員需要特別針對關鍵的力量動作進行較大量的訓練,以提升技術和運動控制能力。

● 性別:女性運動員通常對低量的訓練反應比較好,而且因爲她們的身體發育比較快,所以可以比男性運動員更早開始力量訓練。此外,她們在兩次訓練之間的恢復速度也比男性來得快。

● 時機(即所處的訓練週期爲賽季前、季中或季後):當賽季接近,訓練量要跟着逐漸減輕;賽季中的訓練量要控制得當,使運動員有時間恢復,並在賽場上能發揮該有的運動表現。

決定訓練量時,並沒有一體適用的方法,而且很少有足夠的時間追蹤和評估每一位運動員的訓練量。你要知道的是,過量訓練就像是一顆不定時炸彈,你不知道它何時會爆發,而且在爆發前就會開始侵蝕你的恢復能力、妨礙你進步,並影響你在重訓室和賽場上的表現。

訓練強度

在我們的訓練字典裡,訓練強度(intensity)是指特定動作的最大負荷百分比,而不應跟運動強度或是運動員的費力程度相提並論。我們過去的經驗或研究結果都顯示,特定的強度區間比其他變數更容易影響生理素質。

當運動員以中等強度的負荷並設定較高的訓練量時,肌肥大效果將比高強度的負荷顯著;高強度負荷主要是爲了發展最大肌力。「訓練強度」與「訓練量」這兩個變數互相關聯,由於身體的作功能力有限,當訓練的強度提高,神經系統會跟着疲勞,所以此時更應減低訓練量。

最大肌力百分比與對應的反覆次數

上面這張簡化的表格是摘錄自圖德.邦帕博士(Dr. Tudor Bompa)所着的《週期化力量訓練》(Periodization Training for Sports)。如果你再看其他研究,你會發現1RM百分比會因研究來源而對應不同的反覆次數。我們很難爲這張對照表給定一個明確的標準,因爲這些測試數據是來自不同訓練背景與性別的運動員,所以就算在相同的強度下訓練,本來就會產生不同的反覆次數。

另外,離最大重量愈遠(意指1RM百分比愈小),反覆次數的數值會變得愈模糊;也就是說當強度下降時,運動員能夠反覆的總次數會有更大的落差和變化。在一份以女性爲主的測試中,如果是以能夠反覆10次以上的重量跟1~10RM的重量來預估運動員的1RM,兩者的預估值會有很大的落差。然而,如果只是想要有一個通用的指導原則,上面的負重與反覆次數仍可作爲一種參考的基準點。

我們的主要目標是瞭解訓練強度和反覆次數對於身體所產生的影響;這方面的知識將引導我們在設計課表時決定多少負荷。對運動員來說,訓練的目標一直都是希望「力量」和「爆發力」產生最大的效果,因爲這兩種能力正是提升運動表現的關鍵。

過去的文獻並未清楚定義1RM的百分比和反覆次數的區間,但至少有一個範圍可以當作訓練方向的指引,所以在確認訓練目標之後,想要讓訓練更具針對性,文獻中所提供的區間還是有其價值。

從區間的上下限來說,如果想要獲得最大肌力的提升,需要1RM重量的85%以上;如果想練肌耐力,則負重最好不要超過1RM的70%;若是想達到肌肥大的效果,則需要較高的訓練量,而且不能只進行大重量低反覆訓練,比較需要的是次最大負荷的強度(強度低於1RM的85%)。

爆發力的發展需要同時提升力量和速度,因此也需要透過小於最大負荷的重量來加強訓練。由於這個原因,爆發力的訓練效果就要透過最大力量(大重量)和最大速度(輕負荷)的交替訓練來達成。

梅德韋傑夫(A.S. Medvedyev)是一位前蘇聯的運動科學家,他分析了數千位蘇聯舉重運動員的數據後發現,發展力量和爆發力的最佳訓練強度落在1RM重量的70~85%之間。此強度區間將爲「高閾值運動神經元」(high-threshold motor unit)提供有效刺激,有助於力量和爆發力的輸出,而且因爲強度不高,所以能使運動員維持動作的技術與爆發力,亦能加大訓練量刺激肌肥大。

運動員的力量訓練模式跟健美(bodybuilding)與健力(powerlifting)相當不同,這兩個領域的訓練指向強度區間的兩種極端。很多教練所使用的課表是健美或健力訓練模式的改版,但這類練法對他們的運動員卻是有害的。

教練的目標很明確:在進入賽季前和賽季中提供最有效的訓練刺激,使運動員進步的同時仍能保有其他能力。

過度訓練主要是來自太高訓練量或強度,它不只會使進步停滯,還會影響運動表

現和增加受傷的風險。

(本文摘自《週期化力量訓練系統》/臉譜出版)

【內容簡介】

該如何設計出一份能隨情形應變的力量課表,讓運動員或自己的運動表現進步更快?

美國S&C名人堂教練教你掌握力量課表設計的技術與藝術。

我們都同意運動員必須擁有足夠的力量,才能順利進行專項訓練。力量是進步更快、更長久的不二法門。然而,在這個力量訓練課表俯拾即是的時代,常讓人不知道如何挑選或設計出符合需求的專業課表,以及如果在過程中遭遇變化該怎麼調整,因此如何「事前規畫」與「動態調整」便是教練與運動員必須共同面對的兩個課題。

很幸運地,這本《週期化力量訓練系統》就是爲此而寫。一般常見的週期化課表通常假設運動員的能力會線性發展,因此訓練難度與訓練量會隨時間增加。然而這樣的基本假設並不符合現實,力量的表現事實上是動態的,因此我們需要一套更靈活的課表設計系統,以波動式的週期化設計原則來規畫課表,適時減量讓身體機能恢復,使運動員能取得更長遠的進步。

本書的這套課表系統將帶你深入瞭解設計一份優質的力量課表應該具備的技術性知識,包括動作選擇、訓練順序以及訓練量的增減等,教你如何建立有效、彈性、長期且個人化的訓練計劃。此外,由於使用這套系統也須仰賴教練或運動員的直覺,才能機動地調整動作難度與訓練量,書中各章節的「教練之眼」將提點你身爲一位教練或運動員應該在訓練中注意哪些地方,才能在追求訓練目標的同時避免過度訓練。

與其他以理論爲主的專業運動書籍不同的是,本書將從非常實務的角度出發,讓你能直接運用書中的方法在你或你的運動員身上。如果你是職業教練,不論與你合作的運動員背景爲何,專項運動是什麼,本書能幫助你設計出適合運動員的力量訓練課表,幫助他們穩定進步;如果你是業餘運動員或教練,本書也將幫助你更精確地判斷自己的狀態,協助你邁向巔峰。

現在就翻開本書,一起深入週期化力量訓練的科學與藝術世界!

【作者簡介】

>強尼.帕克

身處在現代力量教練的最前線,強尼.帕克於一九六九年在密西西比州的印第安諾拉學院開始了他的教練生涯。早在重量訓練普及之前,他就已經花了十年的時間在帶大學選手練力量了,在印第安納大學帶隊時,他也是前十大球隊中的第一位力量和體能教練。

他從一九八四年開始擔任NFL球隊的力量教練,一直到二〇〇八年退休,總共執教二十一年。前九年待在紐約巨人隊。在教練比爾.帕索斯的帶領下,他幫助球隊在一九八六年和一九九〇年打贏了超級盃。在第二十五屆超級盃與水牛城比爾隊(Buffalo Bills)的冠軍賽中,巨人隊以 40 分 33 秒的控球時間創造了超級盃的歷史記錄。帕克作爲力量和體能教練的角色,無疑爲巨人隊的卓越成就做出了貢獻。

然後他接着在新英格蘭愛國者隊度過了七個賽季,隨後在二〇〇三年幫助坦帕灣海盜隊贏得了球隊歷史上的第一個超級盃。二〇〇五年,強尼在二〇〇八年退役之前去了舊金山四九人隊。總而言之,他徹底運用這些理論(本書談了其中的許多內容)幫助九支球隊創造新記錄,還包括打進四次超級盃冠軍賽。

一九八〇年代,他曾兩次前往蘇聯,向這些俄羅斯奧運舉重金牌得主的教練學習。他把從這些大師學到的東西應用到他的美式足球運動員身上。帕克的訓練基礎主要是源自奧林匹克舉重的爆發力動作以及課表設計的科學方法。帕克在培養強大且韌性十足的運動員時,非常強調力量、速度與健康,所以球員受傷的機率也跟着大幅降低。

除了他在超級盃的勝利之外,一九九四年他還獲得了職業美式足球體能教練協會頒發的總統獎,這個獎每年都會頒發給NFL中最頂尖的體能教練。他還跟這本書的共同作者艾爾.米勒、羅伯.帕納列洛以及他的導師阿爾文.羅伊、克萊德.艾姆裡奇與盧.裡克一起在二〇〇三年入選美國力量與體能教練的首屆名人堂。

《系統》是強尼繼一九八八年出版的《終極重訓課表》(Ultimate Weight Training Program)之後的第二本著作。目前住在佛羅里達州的三一市,退休後仍在持續在指導當地的高中選手和力量教練。

>艾爾.米勒

艾爾.米勒是 NFL 歷史上最受尊敬的力量與體能教練之一,他的職業生涯橫跨了四十多年,在力量訓練這個專業的各個層面都留下了深遠的影響。他的貢獻和遠見推動了力量和體能訓練圈的發展,正面影響了數千名年輕運動員的發展。

在東北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擔任了四年的首發外接員後,一九七〇年在洛杉磯門羅的「李氏高級中學」(Lee Junior High School)開始了他的教練生涯。 十五年來,他以教練的身份穩步走在教練之路上,先後轉任於大學水平西北州立大學、密西西比州立大學、東北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最後一所服務的大學是由傳奇教練保羅「熊」布萊恩所帶領的阿拉巴馬大學。

一九八五年,他在丹佛野馬隊的主教練丹.裡維斯的帶領下進入 NFL 教練行列。在接下來的十九年裡,兩人在丹佛、紐約和亞特蘭大一起工作,培養了約翰.埃爾韋、菲爾.西姆斯和邁克爾.維克等一流的運動員,並最終參加了五次聯盟錦標賽和四次超級盃。他所服務的亞特蘭大獵鷹隊,在總教練吉姆.莫拉(Jim Mora)的帶領下,於二〇〇四年重返NFC的錦標賽。

二〇〇六年短暫退役後,他於二〇一二年隨奧克蘭突襲者隊迴歸,最後於二〇一四年結束了他的 NFL 教練生涯。 除了在二十五年的 NFL 職業生涯中多次協助球隊取得冠軍外,他還擔任過「美式足球聯盟的明星賽」(Pro Bowl)中兩支隊伍的教練。在他擔任教練的過程中獲得了無數獎項,包括一九九三年獲頒NFL總統獎、一九九八年得到NFL力量教練埃姆裡希-裡克-瓊斯獎、二〇〇四年得到 NFL 年度力量教練獎和二〇一五年NFL力量教練終身成就獎。

他的輝煌成就和貢獻使他與好朋友強尼.帕克一起入選美國力量與體能教練的名人堂,並被全美大學力量與體能協會譽爲「該領域的傳奇人物」。

>羅伯.帕納列洛

擁有碩士學位和ATC與CSCS證照的羅伯.帕納列洛,也是一位私人教練和「專業物理治療中心」(Professional Physical Therapy) 的創辦人兼聯合執行長,目前在全美五個州擁有一百八十個設施,包括位於紐約加登市面積達兩萬平方英尺的最先進的專業運動表現中心。

他在物理治療、競技訓練和運動表現成績提升等相關領域擁有三十八年的經驗。研究重點主要在教練工作的科學與藝術方面,他在這方面研究的合作對象很廣,包括保加利亞、前蘇聯、前東德的舉重國手和不同專項的運動員。

羅伯之前曾在紐約聖約翰大學、世界美式足球聯盟的紐澤西騎士隊、美國女足聯盟(WUSA) 、女子職業足球聯盟擔任首席力量與體能教練。他曾發表過六十多篇同行審查的論文,分別發表在骨科和運動醫學研究、物理治療研究、力量和體能訓練的期刊、專書篇章和書籍中。

他獲得了二〇一六年美國力量與體能協會 (NSCA) 年度運動醫學/復健專家獎、二〇一五年美國物理治療協會(APTA))物理治療分會琳恩華勒斯臨牀教育家獎、二〇〇三年美國力量與體能教練名人堂的首批入選者之一,並於一九九八年獲得享有盛譽的國家體能協會主席獎。

羅伯經常在美國和國際上就運動復健和運動表現成績提升的主題進行演講。

>傑瑞米.霍爾

擁有物理治療臨牀博士學位(DPT)、CSCS 以及 USAW 專業證照的傑瑞米.霍爾,是一名物理治療師,力量與體能教練和作家,也是「總體運動表現科學與心志教練中心」(Total Performance Science and Mind of the Coach) 的創辦人。

他曾在費城費城人隊的小聯盟系統擔任力量與體能教練,並與衆多的業餘和專業運動員合作,擔任他們的私人教練,幫助他們進行復健或提高成績。他還在諾瓦東南大學(Nova Southeastern University)擔任講師,爲該校的研究生講授如何把運動表現的訓練技術整合到復健中。

他堅信成功會留下線索,他不斷探索高水準運動表現與運動傷害預防、身心狀況的交叉點,以及頂尖教練、菁英運動員和成功人士的道路。純粹因爲運氣,還有努力,纔有機會能夠與強尼.帕克教練成爲朋友,從而有機會合寫這本書。

他是土生土長的佛羅里達人,目前與妻子迪爾德麗(Deirdre)居住在美國紐澤西州的澤西市。

【譯者簡介】

徐國峰

一九八三年出生,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輔系外國語文學系,與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研究所。已有十四年的耐力訓練與比賽經驗,這些年來不斷在鐵人三項的世界裡尋求各式各樣的「美」。二○一二年一年即獲得Ironma 70.3 Taiwan分組第一名、泰國羅永鐵人三項國際錦標賽、臺東226公里超級鐵人總排第一名、洄瀾國際鐵人三項精英賽總排第二名。

現專職寫作、翻譯、研究與從事耐力運動訓練。着有:《在水裡自由練功》、《挑戰自我的鐵人三項訓練書》、《體能!技術!肌力!心志!全方位的馬拉松科學化訓練》、《鐵人三項自主訓練攻略》、《跑者都該懂的跑步關鍵數》;譯有《跑步,該怎麼跑》、《更快更安全的赤腳跑步法》、《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羅曼諾夫博士的姿勢跑法:十堂核心課程,根除錯誤跑姿,跑得更快、更遠、更省力,一輩子不受傷》、《Pose Method 遊、騎、跑三項運動技術》等。曾跑過兩次環臺。

《週期化力量訓練系統》/臉譜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