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市場景氣指數回升 中型企業成人才重要蓄水池

(原標題:就業市場景氣指數回升 中型企業人才重要蓄水池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靜智聯招聘CEO郭盛看來,因疫情帶來的就業風險,目前來看,已經不算很大。

這不僅得益於頂層緊急出臺的相關幫扶政策,更得益於常態管控的平穩推進。

11月27日晚,郭盛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說:“我們能看到就業景氣度呈現“先抑後揚”的曲線,目前大概恢復到2019年平均水平。所以我判斷,接下來大面積失業不太會發生。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與智聯招聘聯合發佈的《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報告》顯示,2020年三季度CIER指數爲1.89,高於一季度的1.43和二季度的1.35,回升明顯。同比變化方面,受國內經濟恢復的影響,招聘需求人數有所增長,但增幅相對較小,三季度CIER指數爲1.89,略低於去年同期的1.92。

郭盛認爲,在疫情中,大中型企業並沒有停止招聘,還在不斷招人,所以整體上就業不是問題,但也應該看到疫情對於小微企業的衝擊還是很明顯,所以就業仍然沒有達到頂峰。”

疫情之下,人們流向開始發生變化。郭盛告訴經濟觀察網,“中型企業正在成爲一個非常重要的人才蓄水池。”而人們的擇業選擇也在發生一些變化。不僅是職場人,也包括那些正在走出校門應屆生們。

中型企業成爲蓄水池

2020年,CIER(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觸底後在3月份開始呈現穩步攀升趨勢,直至第三季度已恢復至去年平均水平。

在郭盛看來,股票市場和就業景氣狀況都是 “經濟晴雨表”的重要參照指標二者的內在邏輯也存在共性,他認爲影響這一指標的變量主要由“市場趨勢”、“噪音”和自身的“超額收益”組成。

對應到人力資本市場,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成爲今年最大的噪音。據智聯招聘調研,63%的職場人認爲不確定性爲企業帶來威脅,小微企業首當其衝在這一威脅下遭遇創傷, 35.1%的小微企業經營業績下滑。

郭盛稱,市場環境和噪音都屬於外部因素,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發展,想要跑贏大盤,企業自身的內在動能纔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發力點。外部衝擊下,組織的內部結構需要更加緊湊,通過更和諧的僱傭關係在今年的環境中獲得安全感

人才流向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正在發生變化。郭盛告訴經濟觀察網:“在此之前,大家對小微企業因爲創業等一些因素,還是很渴望進去的,但現在人才更多流向了中型企業和大型企業。”

“中型企業在本次疫情中發展勢頭迅猛、甚至超過了一些大型企業。所以,中型企業正在成爲一個非常重要的人才蓄水池。”郭盛說道。

大學生的擇業變化

具體至大學生,《2020年第三季度應屆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顯示,隨着疫情防控逐漸向好,2020年第三季度大學生CIER指數環比有所回升,爲1.38,但在疫情衝擊下,仍低於去年同期水平。

國際僱傭與勞動關係協會執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在11月28日舉行的“中國人力資本國際管理論壇”上表示:“今年就業,我們整體經歷了一個V字形先下降,再回升的過程,CIER指數變化非常明顯的,應屆生的情況也是這種變化,應該說,就業已經有了很大的緩解。”

儘管疫情得到很大緩解,但新的危機感也在改變着應屆生的擇業選擇。

智聯招聘調研發現,在今年實際工作選擇中,大學生首選“穩定性”工作。“國企熱”在今年繼續延續,有27.2的大學生將求職目標鎖定在了“大而穩”的國企。其次是,佔比25.9%的事業單位政務部門。

“對於今年應屆生而言,沒什麼比安全和穩定來得重要。”智聯招聘方面一位負責人指出。

爲了獲得更多工作機會,提高求職成功率,大學生也把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作爲了首要求職目的地。“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和和一批新一線城市成爲了求職者扎堆選擇的目的地。

在大學生嚮往的理想企業中,智聯招聘發佈的《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評選報告》結果顯示,阿里巴巴、字節跳動騰訊小米建設銀行等10家企業,成爲了最具大學生關注的企業僱主。

這批“95後”的新生代們在對理想僱主的選擇上與往年相比,仍然沒有太大不同。期待擁有“人性化”僱主,更渴望“尊重員工”的企業。其次是有明確的發展機會,更看重工作前景。而薪酬福利信諾等因素則在大學生求職順位中位列第三到第五。

“95後”個性更強,更自信,更有獨立性,面對這些職場新人,企業究竟該如何適應和管理他們?

超級猩猩聯合創始人刻奇表示,企業和年輕人互利共贏、共同成長,企業更需要建立有效機制,爲僱員提供更好的成長機會。企業要想與年輕人共生,既要激發年輕人的活力,也要具備順應新生代的特性。

李靜經濟觀察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