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服法三讀聘外看免巴氏量表 張鴻仁贊錯誤政策被導正
前衛生署副署長張鴻仁表示,政府管制外看聘用長達20年,如今立法院終於聽到民衆心聲,解除民衆使用外看的限制,將可避免許多長輩因無人照顧在家跌倒受傷的悲歌。本報資料照片
過去民衆申請外籍看護,必須經由醫師,藉巴氏量表評估失能等級。立法院今天通過就業服務法修正案,滿80歲或70至79歲二期癌症病人,免巴氏量表即可聘用外看。前衛生署副署長張鴻仁表示,政府管制外看聘用長達20年,如今立法院終於聽到民衆心聲,解除民衆使用外看的限制,將可避免許多長輩因無人照顧在家跌倒受傷的悲歌。
張鴻仁表示,許多長輩最初經巴士量表評估不符外看使用門檻,因無人照顧跌倒、失能,受盡折磨後,才符合巴氏量表聘用外看資格,這完全違背「預防重於治療」概念,「怎會有一項政策,不讓健康人聘用外看,等到跌倒纔可聘用?」鬆綁巴氏量表是正確方向,且政府應正視臺灣面臨照護人力不足問題,從源頭取消外籍看護人數限制。
張鴻仁表示,面臨超高齡化社會,日本早已放棄外籍看護聘用限制與人數管制政策,我國勞動部過去卻人以「管制」觀念出發,限制進入臺灣的外籍看護人數,「這是錯誤政策」,政府應該以民衆需求出發,民衆有多少需求,就開放多少外看來臺,應讓市場決定照護人力供需,而不是由政府力量介入管制。
巴氏量表放寬後,民團、臨牀醫師均提出排擠資源疑慮,擔心未來照顧需求較高的民衆,反而無法獲得外看照顧。張鴻仁表示,出現排擠現象是因爲源頭照護人力的管制,只要政府不再限制外看人數,就沒有排擠的問題,政府不斷出手介入分配外看資源,反而會讓供需失衡,出現排擠現象,呼籲各界正向看待巴氏量表新政,不要糾結於枝微末節之事。
張鴻仁表示,長者應該有自行選擇受照護方式的權利,依照個別健康情況、家庭需求選擇,政府的責任是讓照護市場運作正常、資訊透明且品質獲得保障,不應介入民衆如何選擇照護資源,「這不是自由民主國家該做的事」,何況並非每位長者都會選擇由外看照顧,有些人不喜歡家裡有外人,有些人想住在安養機構,一切應該回歸市場機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