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週刊/未來銀行入侵 不改變就陣亡
文/今週刊在日本,不必知道朋友的帳號,透過臉書就能匯款在德國,只要按贊數夠多,存款利息馬上加2倍在中國,拿手機「刷」一下臉,立即開戶申貸物聯網、大數據、行動支付……,讓未來銀行的樣貌超乎想像日本的樂天銀行可讓顧客直接從臉書匯款給朋友,你甚至不必知道對方的銀行帳號;德國的Fidor銀行更誇張,把銀行臉書的「按贊數」當作存款利率指標,基本的存款利率是○.五%,臉書頁面每多兩千個贊,利率就調升○.一%,最高可達一.五%,每年年底利率則歸零重來。無論是國外專業機構的研究報告,或實際發生的趨勢跡象都正鋪展着一場前所未見的「銀行變形記」,有人稱這是Bank 4.0,有人說是數位銀行。全球新顯學 德、中國都有「未來銀行」2014年11月,美國科技大廠思科發表物聯網關鍵調查報告,指稱行動支付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之一,就是這個世界將在一五年正式進入所謂的「Bank 4.0」時代。2014年12月,在投資市場名聲響亮、被稱爲「金磚之父」的高盛資產管理公司前董事長歐尼爾,意外成爲ATOM Bank的強力資金後援,他所參與的Woodford股權收益基金,宣佈投資這家尚未取得營業執照的小銀行。畢竟連營業執照都沒拿到,ATOM Bank官方網站的內容說得好聽是簡約,說得難聽是陽春,但光憑一些簡單的理念說明,就足以攫取全球最精明投資大師的眼光,成爲它的最大股東。「我們沒有傳統銀行的包袱,而是相信數位科技……。」這是一家不打算成立任何分行據點的數位銀行。2015年1月4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親自造訪,由騰訊持股30%的「微衆銀行」試營運典禮,見證了全中國第一筆透過手機鏡頭人臉辨識、遠距離線上開戶的小額貸款;「微衆銀行的一小步,是金融改革的一大步。」李克強當場這麼說,把數位銀行之於人類的意義,忽然拉高到「登陸月球」等級。臺灣有沒閒着,金管會在1月13日一口氣宣佈12項銀行業務開放線上申辦,包括結清帳戶、約定轉帳、辦理信貸、信託開戶,未來都不必再跑銀行,申辦信用卡也能用網路搞定,而線上直接開立銀行帳戶也預計將在2月放行。簡單的說,以往需要走進銀行才能處理的業務,未來都能隨手完成。「去銀族」崛起一二年,美國行動銀行Moven Bank創辦人佈雷特.金恩,在他的書《BANK 3.0》中警告銀行業者,「正在崛起的Y世代〈十九至三十四歲〉,不可能接受目前數位能力低落的金融業。舊世代也在改變,他們愈來愈習慣在網路上搞定一切,也愈來愈不能接受總是逼你配合的銀行。」這兩股力量,被賦予了一個會讓所有銀行業者心頭一震的驚悚名稱:「去銀族」〈de-banked〉。這羣人根本不想走進銀行,而且人數愈來愈多,正在迫使保守的銀行對數位化作出迴應。非金融入侵 銀行若不參戰就等着陣亡在「銀行服務融入生活」的商業模式裡,必要元素顧名思義包括了「銀行服務」與「生活」,「但國內銀行業者過去最不瞭解的,也就是消費者的生活。」劉奕成坦言。根據中興保全旗下專營運鈔服務的立保保全觀察, 2014年從零售市場收回來的錢比前一年減少175億元,掉了了5%,立保保全董事長高昌雄解讀,「民衆似乎愈來愈習慣『儲值』,並直接用儲值卡片在連鎖店消費。」存款功能除遭到「第三方支付」侵蝕之外,非金融業者入侵的另一影響,是讓銀行失去透過行動支付掌握消費者生活習慣的機會。國際知名顧問公司麥肯錫倫敦主管在2013年十月間發表的《數位銀行崛起》文章中因此評論,對商業銀行來說,「數位銀行是一場不改變、就陣亡(do or die)的挑戰。」(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週刊》945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