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拍式化療 副作用小、降低復發
國衛院副研究員蔡坤志(右起)、萬芳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張智翔、萬芳醫院院長連吉時等人,今天共同說明最新的節拍式化療研究。(廖珮妤攝)
癌症患者有福!萬芳醫院與國衛院跨國研究發現,若改變傳統化療給藥方式,採少量多次的「節拍式療法」,可有效降低癌症復發與轉移,以胰臟癌與乳癌的小鼠實驗來看,不僅延緩腫瘤成長50-60%,更能增加3分之1的存活期,且能降低副作用,預計明年起就收治臨牀實驗患者。
研究執行者、萬芳醫院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張智翔說,總共針對小鼠進行胰臟癌、乳癌2種癌症的實驗,在用藥總劑量不變的情況下,將老鼠分爲傳統化療組與節拍化療組。其中傳統化療組,給予小鼠頻率較低但劑量較高的藥物,節拍療法小鼠,則採用每天低劑量投藥。
結果發現,節拍式化療可以有效抑制癌幹細胞生成,降低抗藥性,減少癌症復發與轉移。張智翔說,無論是胰臟癌或乳癌,小鼠腫瘤成長速度減少一半到60%,存活期更可增長33%。
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蔡坤志解釋,目前採用的傳統化療方式,會造成腫瘤基質細胞活化,分泌大量驅化素,引起癌幹細胞生成,進而造成化療後復發或轉移。節拍式療使用低劑量化療藥,可避免8到9成的基質細胞活化,增加治療成功率。
傳統化療是採用病人可以忍受的最高劑量,經常讓患者感到不舒服、副作用很大,指導此研究的萬芳醫院院長連吉時說,節拍式療法每次投藥劑量降低,勢必也可減少副作用,但究竟減輕到什麼程度,仍待未來臨牀實驗觀察。
連吉時說,不少化療藥物都逐漸從針劑改良成口服,因此每天、低劑量的投藥,在實際治療上愈來愈可行,像是胃癌、胰臟癌、大腸癌臨牀上都有健保給付的口服藥物。
張智翔表示,節拍式療法較適合用在結締組織紮實、看起來硬硬的惡性腫瘤,預計明年起與國內多所醫院合作,進行胰臟癌與乳癌的臨牀實驗,未來將近一步應用到大腸癌和胃癌。對於第一線化療失敗的患者,也適合以同樣藥物進行節拍療法。
這項研究由萬芳醫院、國家衛生研究院先進分子療法研究室,以及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再生醫學中心組成的跨國團隊共同合作,結果並已發表於最新《實驗醫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