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宿遷:“團”聚新興青年力量“雲”集鄉村振興動能

沈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超

7歲那年,一場車禍,宿遷姑娘李敏失去了左臂。2012年畢業回鄉創業,從一根網線、一臺電腦做起網店,到帶頭創辦了江蘇省沭陽縣雙蕩村公益直播基地,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上演繹了一個“花鄉維納斯”的傳奇,她的故事是宿遷青年投身電商創業、賦能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近些年,電商直播興起,深刻改變了鄉村生產生活方式。作爲蘇北一座年輕的城市,宿遷聚焦服務鄉村振興,引導和支持青年紮根基層、創新創業,成爲“直播經濟”“網紅經濟”的生力軍,“青年+鄉村+網絡”一體融合的工作思路發生了聚合反應,營造互促增長的良性生態。

“團”聚新青年

“鄉村天地廣闊,青年活力無限,如何在鄉村和青年之間架起一座橋樑,是我們始終思考的命題,直播電商的發展讓我們找到了答案。”團宿遷市委書記任傑介紹。

在宿遷耿車鎮“振興之路”青年學習社線路上,直播電商領域新興青年和宿遷籍大學生正沿着白鹿湖生態公園、生態農業示範園、劉圩村三個學習站點,一路見證耿車從“垃圾鎮”到生態示範鎮的“蝶變”過程。

連續5年,團市委組織青年學子、新興青年看家鄉,讓電商青年在尋訪鄉村中找到創業方向,讓青年學子接受家鄉感召返鄉助農。

在宿遷王官集鎮花園村,村黨支部副書記蔡萬明正組織“直播達人”在梨園推銷酥梨深加工產品。爲擦亮“花園酥梨”特色品牌,他註冊“領頭雁”酥梨品牌,定製特色禮品包裝盒,延伸產業鏈、價值鏈,推動梨產業接二連三。

“2017年,我從中國礦大畢業,成爲了一名鄉村振興計劃志願者,兩年的志願服務工作讓我和鄉村結下不解之緣。”蔡萬明說。

志願服務期滿後,他以返鄉新村乾的身份來到花園村,帶頭流轉了70畝土地,種植2300株梨樹。爲了讓梨嫁接技術惠及更多農戶,他邀請農科院專家現場指導幫助村民,積極爭取市、區農業資金,推動完成花園村3000畝梨園嫁接。

2011年加入蘇北計劃、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吳柏霖時常和蔡萬明交流探討,相同的經歷讓他們成了彼此的良師益友。

從蘇北計劃到鄉村振興計劃,從吳柏霖到蔡萬明,從志願者到新村幹,一大批青年投身蘇北鄉村振興的大潮。

培育“新農人”

宿遷市宿豫區電子商務園區是一個燃燒着青創小火苗的地方,京東、噹噹、途牛、惠普等互聯網企業集聚,這裡有專業的直播電商培訓基地,聚集着上萬名新興領域青年,這個2015年成立的產業園區已經成爲青年電商創業者的集聚地。

據悉,宿豫區每年定向招募大學生志願者入職園區,在志願服務期滿後,園區徵詢志願者工作意向,與縣區返鄉新村幹招聘無縫銜接,鼓勵具有互聯網思維的青年投身鄉村振興,成爲農村電商產業發展的種子。

一根網線連接生產和銷售,同時鏈接了鄉村和青年。“以前鄉村貧苦,不僅貧在物質,更貧在信息和舞臺,年輕人來了,想幹事創業,但沒有關鍵要素,總是待不住。”泗洪縣半城鎮顧北社區副主任馬浩一語道破其中關鍵。

網絡鏈接了資源、貫通了信息、降低了門檻,鄉村網絡基礎設施的完善,爲青年來到鄉村、留在基層、幹在雲端打下了基礎。

5年前,1996年出生的馬浩返鄉創業,做經濟林果種植,創辦小馬農舍家庭農場,後任職泗洪半城鎮顧北社區新村幹,參與並完成了鄉村振興項目申請與規劃、民宿和特色產業園區建設。

而今,他正在通過“馬場長”的抖音號進行新的創業嘗試。做出同樣選擇的還有龍集鎮侯嘴村副主任卓成濤,他畢業於揚州大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原本在南京一家軟件開發公司有着很好的職業前景,但還是毅然決然遵從內心的想法返鄉創業,從都市白領變身鄉村果農,成爲了助農直播的村幹部主播,並先後獲得多個榮譽。

近年來,宿遷共青團組織電商培訓、主題交流、青年看家鄉、創青春大賽等實踐活動,發掘吸引返鄉新村幹、鄉村振興計劃志願者等青年投身鄉村振興事業,成立電商直播行業團工委,通過“團建鏈”串起“人才鏈”“資源鏈”“產業鏈”,實現團建工作與鄉村振興、電商創業相融互促、同頻共振。如今的鄉村,因爲青年的涌入,網紅成了新農民,手機成了新農具,直播成了新農活,數據成了新農資。

引領“新農潮”

在沭陽縣雙蕩村新村幹公益直播基地,新組建的青年公益直播團隊在600平方米的多功能直播基地熱火朝天地宣傳“沭派盆景”文化,幫助當地花農銷售盆景。在電商青年的奮進中,花鄉沭陽翻開了由綠色向彩色、地栽向盆栽、苗木向園藝、低端向高端、線下向線上、賣花木向賣風景的新篇章,開啓了花木產業規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的新潮流。

今年是唐瑋返鄉創業的第15個年頭,2013年他成立泗陽縣春風家庭農場,獲評鄉村振興技藝師和市傑出青年,經營的農場被評爲省級示範家庭農場。作爲村裡的能人,唐瑋將積累的農場經營技術無私傳授給周邊羣衆。

在他的技術指導下,先後15戶農民成立家庭農場,9戶農民成立專業合作社。通過優選品種、優化耕種、品牌打造,唐瑋探索出一條“公司+基地+品牌+電商”可複製的產業富民新途徑,註冊“洪湖明珠”“通瑋”兩個稻米品牌,並申報綠色食品產地及商標認證,農產品入駐京東、淘寶、醉美泗陽、微店等電商平臺,品牌影響力逐年擴大。

對於投身鄉村振興的青年,深入挖掘本土資源和特色產品,突出品牌打造,充分利用新媒體賦能,成爲他們不約而同的選擇。

在宿城區蔡集鎮,八零藝術農場是個“世外桃源”般的神奇存在,80後夫妻閻寧和劉勝在此創業10年,他們大學時就讀四川美術學院,畢業後來到宿遷駱馬湖水資源保護區沿岸,用青春的汗水和藝術家的審美,在80畝的土地上打造集生態養殖、有機種植、農產品深加工、休閒娛樂、線上銷售爲一體的立體式生態農場,成爲宿遷人熱衷嚮往的詩和遠方。

在泗洪朱湖鎮,新村幹馬樂創辦泗洪優選助農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打造“支書劉鐵嘴”抖音號,以直播帶貨的形式銷售本地農產品,將朱湖金絲饊子、豆皮、泗洪大米、空心掛麪等特色產品帶到直播間。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立體銷售新模式,形成農產品從生產源頭到終端銷售互聯互促的全產業鏈格局,青年的創新創造推動了更多優質農特產品走出去,“宿有千香”成爲互聯網世界更廣泛的品牌認知。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