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政策加力”和“改革發力”的協同效應
胡敏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打好政策“組合拳”,提高政策整體效能。自中央政治局9月26日召開會議統籌部署“政策加力”和“改革發力”組合拳以來,宏觀管理部門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針對當前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圍繞加大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幫扶力度、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提振資本市場等諸方面,在有效落實既有存量政策的同時,緊鑼密鼓推出了一攬子增量政策。近一個時期以來,隨着一系列增量政策落地,加力政策對促增長的刺激效果初步顯現,市場預期得到明顯改善,經營主體的發展信心和發展動力均有所增強,國民經濟總體呈現回升向好態勢。
實施逆週期宏觀調控政策,一般適宜於平抑短期經濟波動,推動消費端、投資端邊際改善,對穩增長、穩市場、穩預期具有一定的託底作用。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的考量,首要的是爲了彌補現有存量政策的不足,抵禦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但要促進經濟持續好轉,根本還在於充分釋放我國經濟增長潛能、增強經濟內生動力。因此,政策安排必須統籌當前和長遠,兼顧政策激勵和執行效能,能夠將短期內實施一攬子加力增量政策和中長期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激發“政策加力”和“改革發力”的協同效應,爲實現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更爲堅實的制度保證。
宏觀管理部門加力推出的一攬子增量政策要實現政策目標最終依靠的還是改革。比如,財政部推出了以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的財政增量政策,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於11月8日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的決議》。這項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債務風險的政策舉措,在未來幾年將大大緩解地方政府化債壓力,有利於地方政府集中精力將更多資源用於擴大內需和改善民生。但要切實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必須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健全預算制度,適當加強中央事權、提高中央財政支出比例,真正建立起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再比如,央行和證券監管部門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來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但要提振中國資本市場、讓投資者確有回報,還是要完善促進資本市場規範發展基礎制度、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健全投資者保護機制等。
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促進一攬子增量政策發揮出最大政策效應,增強政策實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和難點,表面上看有經濟週期性原因,但本質上還是體制性、結構性矛盾,需要從改革入手才能靶向施治。比如,宏觀管理部門推出一系列擴大消費需求和激發投資需求的刺激政策,力度不可謂不強,但政策效果不十分明顯,癥結在於諸如市場經濟基礎性制度亟待完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社會保障制度亟待突破,等等。只有這些作爲前置性條件的改革逐步到位,增量政策才能落地顯效。
更進一步地看,推出時度效相適的一攬子增量政策本身也是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完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的重要改革舉措。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圍繞實施國家發展規劃、重大戰略促進財政、貨幣、產業、價格、就業等政策協同發力,優化各類增量資源配置和存量結構調整,特別強調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這就需要建立健全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工作機制,切實提升各領域政策目標、工具、力度、時機、節奏的一致性和匹配度。
“改革發力”內嵌於“政策加力”之中,“政策加力”也需要“改革發力”加持。激發二者的協同效應,做到問題導向一致、目標方向一致,政策制定部門就突出了重點、抓住了關鍵,政策落實部門就心有定數、綱舉目張。這樣,增量政策“組合拳”就把準了方向、打出了力度,從而發揮出最佳政策效用,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紅利也將得以充分釋放,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就是可以預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