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鐵橋110歲 德國作家蘭州探尋百年「德國造」
▲有着100多年曆史的蘭州黃河鐵橋——中山橋懸掛起千餘盞燈籠,喜迎佳節。 (圖/新華社)
遊輪上品茶,黃河邊賞橋,檔案館裡看奏摺。從未見過「天下黃河第一橋」的德國自由作家協會主席烏維庫爾尼科博士,這兩天在中國蘭州的黃河邊,在歷史與現實、史料與實物中穿越。
「中德歷史上有這樣一座百年鐵橋,讓我很震撼。」烏維庫爾尼科一邊撫摸着鐵橋一邊說,「這裡既有百年前德國先進的造橋技術,更有底蘊深厚的中國歷史。」
烏維庫爾尼科說的百年鐵橋,就是蘭州黃河上被稱爲「天下黃河第一橋」的中山橋。這是黃河上最早的鐵橋,1907年,清政府開始建設這座鐵橋,用德國料、由德國人負責建設。110年後,烏維庫爾尼科帶領德國文化團來到蘭州,探尋百年前的「德國造」。
2017年是中德建交45週年和黃河鐵橋開建110週年。作爲中德建交45週年系列文化活動之一的「百年黃河鐵橋,中德探尋之旅」文化交流活動,6月19日至21日在蘭州舉行。
在蘭州期間,德國文化團登上黃河遊輪,領略了黃河鐵橋的風采,品嚐了蘭州特有的蓋碗茶,還在甘肅省檔案館查閱了當年建橋時的原始檔案,包括建橋的合同,陝甘總督給朝廷的奏摺,進口鐵橋料件的海關稅單等等,這些歷史資料真實記錄了110年前建設黃河鐵橋的艱難歷程。
對於黃河鐵橋,烏維庫爾尼科最早是從《天下第一橋》小說中瞭解到的,他計劃與《天下第一橋》的作者李維平共同創作以黃河鐵橋爲主題的文學作品,並通過德國自由作家協會和德國線上廣播,讓德國人民瞭解中國西北,瞭解「一帶一路」倡議。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甘肅洋務總局與德國泰來洋行簽訂黃河鐵橋包修合同,德方勘測認爲「黃河水性,雖雲湍急,若如所議章程架修鐵橋,甘願保固八十年。」以80年的保質期,黃河鐵橋籌建工作全面展開,用德國料、由德國人負責建設,建橋材料於1907年從德國走海運到天津,再由甘肅洋務總局從天津轉運至蘭州,歷時3年建成。宣統二年(1910年)四月,陝甘總督長庚就鐵橋工程用款上奏宣統皇帝稱,包括包修價、運輸價及各項支出費用,鐵橋「實用庫平銀三十萬六千六百九十一兩八錢九分八釐四毫九絲八忽。」費用覈算如此精細,可見工程管理之嚴謹。
1942年蘭州黃河鐵橋改名「中山橋」。如今,作爲黃河上修建最早和唯一保存至今的近現代鋼架樑橋,中山橋集使用、歷史和文物價值於一身。
記者瞭解到,此次德國文化團訪問蘭州,在拍攝記錄中山橋和查閱歷史資料的同時,還與甘肅文化界舉行了座談,商談文化交流及中德文化專案合作,並將把在甘肅活動與記錄拍攝的素材交與《歐洲時報》,出版德國漢堡G20峰會特刊,在峰會上進行展示。(新聞來源:新華社港臺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