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科學家陳剛遭濫捕!MIT校長和教職工籤公開信抗議
【環球時報記者 方宇墨】美國司法部本月14日以“未披露與中國機構的聯繫”爲由逮捕美國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著名華人科學家陳剛,引發軒然大波。《紐約時報》26日報道稱,陳剛被捕後的10天裡,他的同事們公開抗議,認爲美國檢方的行爲已超出應有範疇,MIT校長及160多名教職員工簽署公開信,聲援陳剛。
《紐約時報》稱,1月14日,在特朗普任期的最後一週,波士頓聯邦檢察官萊林宣佈起訴陳剛。“對陳剛提出的起訴令人瞠目結舌,部分原因是涉案金額巨大。”美檢方稱,以納米級導熱物理研究而聞名的陳剛自2013年以來已獲得1900萬美元的美國經費,同時還獲得了2900萬美元的外國經費,其中包括來自中國政府資助的一所研究型大學的1900萬美元。萊林在當天上午的新聞發佈會上稱,他相信現年56歲、20年前入美國籍的陳剛仍然忠於他的出生國。美國聯邦調查局探員博納沃隆塔稱,陳剛沒有被指控向中國傳遞敏感信息,但“中國人使用的策略是通過慷慨資助外國科學家的工作來促進研究合作”,“現在FBI大約每10小時就有一個與中國有關的反情報調查立案。”
該事件當時引發中美學界高度關注,中國著名生物學家、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饒毅稱美國檢方對陳剛的指控極其荒謬,這一逮捕是“種族主義行爲”。《紐約時報》稱,在美國檢方5天后提交的起訴書中,沒有提及“來自中國大學的1900萬美元”。1月22日,MIT校長拉斐爾·裡夫發表公開信,稱刑事訴訟中引用的“來自中國的1900萬美元”經費並非陳剛個人所得,而是MIT和中國南方科技大學進行的一項廣爲人知的合作的一部分,陳剛是該項目的首任院長,但這並不是他個人與中方的合作。信中重申對華裔社區的支持。報道稱,針對美方提出的指控,陳剛拒絕認罪,並以100萬美元的保釋金獲釋,“MIT在爲他的法律辯護付費,這在類似案件中是沒有過的”。
“比起以往的案例,如果說學者們爲陳剛提出的抗議更激烈,那是因爲同事們覺得,陳剛被控隱瞞的活動只是普通行爲。”《紐約時報》引述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教授黃亞生的話說,“這是我們學術界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寫推薦信,籌集資金支持研究”。關於MIT和中國大學的合作項目,陳剛的同事及朋友鎖志剛說,這筆交易達成了兩個目標:“幫助中國人研究納米技術,但最終目標是給MIT籌錢”。
關注中國的美國新聞網站SupChina 26日發表美國西東大學法學教授Maggie Lewis的文章說,陳剛獲得的強有力支持表明,美司法部的“中國倡議”計劃已經失敗,越來越多的人呼籲結束該計劃。據報道,“中國倡議”行動2018年11月發起,迄今爲止已對十多名美國學者提出指控。文章稱,陳剛案凸顯了“中國倡議”的兩個主要問題:過分強調國家安全和偏見,其起訴基於所謂的“與中國實體的關係”,而不是經濟間諜活動。該案應該成爲“中國倡議”的終結,拜登政府應該改變這一情況。《南華早報》稱,批評人士認爲,“中國倡議”行動造成了重大的附帶損害,包括對科學交流的寒蟬效應,以及對亞裔美國人的妖魔化。據《華爾街日報》22日報道,美司法部正在考慮一項“大赦計劃”,促使學者披露與外國的資金聯繫,而不會面臨刑事調查。報道稱,高級官員已在傳閱一份按照此方針起草的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