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鯉魚潭驚見小龍蝦 外來種恐影響生態
有民衆在臉書貼文指出,日前跟小孩在花蓮鯉魚潭發現澳洲淡水龍蝦蹤跡,擔憂外來種破壞生態。(羅亦晽翻攝花蓮人臉書社團)
經調查鯉魚潭內的生物多爲外來種,且因是堰塞湖,長期有優養化問題。(羅亦晽攝)
有民衆帶小孩到花蓮壽豐鄉鯉魚潭踏青,意外在碼頭旁發現1只小龍蝦,對地方生態浩劫產生疑慮;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對此表示,鯉魚潭內生物目前幾乎爲外來種,已委託東華大學協助調查,同時放養臺灣原生魚種,如羅漢魚、菊池氏細鯽等,同時利用黑鰱魚吃掉藻類解決優養化問題。
小龍蝦學名爲紅鰲螯蝦,又稱澳洲淡水螯蝦,原產大洋洲,被引進做爲觀賞及養殖食用,近年染病難治,遭棄養放生,大螯可輕易捕捉獵物,甚至會吃掉魚卵,恐壓縮原生物種生存空間;民衆在鯉魚潭發現後分享臉書,網友紛紛留言,「鯉魚潭完蛋了」、「這種蝦聽說繁殖力超強」,擔心外來種破壞地方生態。
鯉魚潭多年前曾發現澳洲淡水龍蝦蹤跡,水產培育所初步研判,數量目前不多,暫無立即性危害。(羅亦晽攝)
花東縱管處鯉魚潭管理站長期委託東華大學監測鯉魚潭水質及魚種,經調查鯉魚潭內的生物多爲外來種,但紅鰲螯蝦比較少見,主任蔡威平感謝民衆分享,會再提供學術單位研究;而東華大學在8月時,已放養臺灣原生魚種羅漢魚2千尾、菊池氏細鯽2千尾在潭內,觀察是否能存活,盼增加生物多樣性。
水產培育所長吳雅琴指出,鯉魚潭多年前曾發現澳洲淡水龍蝦蹤跡,根據東華大學對外來種研究調查,初步研判澳洲淡水龍蝦數量應該不多,暫無立即性危害,仍呼籲民衆重視生態環境,不要任意棄養放生外來種,以免破壞本土生態環境。
此外,鯉魚潭因是堰塞湖,長期有優養化問題,東華大學除放養專吃藻類的白鰱魚,近年也放養黑鰱魚,盼能持續食用浮游動物,透過生物防治改善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