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藜產業集貨包裝中心建置 黃健庭將爭取經費補助

臺東農會計劃建置紅藜產業區域集貨包裝處理中心預計今年可營運縣長黃健庭前往視察,肯定農會的提報計劃,將協助爭取花東基金的補助。(圖/臺東縣政府提供 下同)

記者王兆麟/臺東報導

臺灣紅藜是臺灣特有原生作物,因其豐富的營養價值,被譽爲「超級穀物」,目前全國各地有越來越多的農戶投入紅藜的種植與生產,其中以臺東地區爲全國最大的紅藜種植生產區,種植面積預計在今年底可達300公頃以上,爲維持花東地區紅藜優質產品形象,同時穩定產地價格,降低農友生產與勞動力成本,臺東縣農會計劃在東遊季建置紅藜產業區域型集貨包裝處理中心(觀光工廠),預計今年可營運,縣長黃健庭10日前往視察,除肯定農會的提報計劃,也將協助爭取花東基金的補助。

黃健庭由縣府農業處長許瑞貴、臺東縣農會總幹事戴振東陪同,分別前往臺東大學知本校區附近的紅藜田,以及縣農會區域型集貨包裝處理中心預定場域視察瞭解,並聽取戴總幹事對於處理中心規劃報告,他指出,這兩年在地方農會系統、鄉鎮公所、臺東縣政府、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農糧署東區分署等機關單位的大力宣導協助下,截自今年4月底,整個花東地區種植面積已超過200公頃,今年初產值(紅藜穀物)較去年成長至少一倍,總產值概估超過1億2,000萬以上(每公頃約1千公斤,市場零售價600元/臺斤)。

隨着紅藜種植面積的提升,由產銷班按照原住民傳統方式進行脫殼脫粒已經無法應付快速增加的產量,也導致產品在通路端收到很多消費者反應雜質過多的問題。其中影響紅藜品質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原鄉產區脫殼脫粒設施設備不足、以及集貨包裝處理人員的專業細心程度。爲維持花東地區紅藜優質產品形象,同時穩定產地價格領先其他產區,降低農友生產與勞動力成本,因此,縣農會計劃建置紅藜產業區域型集貨包裝處理中心,以穩定花東地區紅藜原料品質,進一步落實農產品品質控管。

區域型集貨包裝處理中心預定場域坐落在卑南溫泉路376巷1號(縣農會東遊季入口處附近),該建物所有權人爲臺東縣農會,使用分區農業區,建物使用目的爲集貨包裝處理廠,建築坪數約有203坪,目前爲閒置空間,計劃土地及建物皆爲合法使用。規劃廠房建置規劃及營造工程費用445萬元、加工設施設備費用525萬元,初期營運成本投入300萬元,計1270萬元。

預期未來集貨加工處理中心可協助花東地區(以臺東縣爲大宗)每年處理300噸以上紅藜乾燥加工,未來將可創造4-6位就業機會,同時亦可作爲紅藜農民加工品管等教育訓練基地,以提升在地農民友善土地、無毒耕作、品質控管等知識。 黃健庭對於縣農會積極協助農民及推廣紅藜產業給予肯定,他表示,因爲現代人對健康養生越來越重視,在國內消費市場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同時有越來越多的食品業者投入開發紅藜相關食品,臺東縣種植面積逐漸增加,縣府會協助爭取集貨包裝處理設施設備與廠房規劃建置經費,未來於其他季節亦可協助處理其他農產集貨、包裝、乾燥等處理,如洛神花乾燥、小米脫殼脫粒等功能,以真正協助農民降地生產耗損並提高經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