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理能力差,不會自己吃飯、上廁所?多半是父母教育有問題

比起吃飯喝水等着父母伺候的孩子,大部分家長都更喜歡自理能力強的孩子,可是很多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往往是第一種。小優兒子已經4歲了,都說4歲是孩子上幼兒園的最佳年齡,爲了讓兒子上幼兒園過得開心愉快,小優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終於選好一家離家不遠,各方面條件都非常好的幼兒園。本以爲兒子會輕鬆入園,沒曾想,上幼兒園卻成了小優最頭疼的問題。

入園那天,兒子怎麼都不願意去幼兒園,小優離開以後,兒子在教室裡撕心裂肺的哭鬧,一連哭了三天;再加上兒子的自理能力差,不會吃飯(吃飯必須老師喂),不會上廁所大小便(老師不管就尿褲子)。上幼兒園不到一週,就被“勸”回了家。

孩子剛上幼兒園哭鬧很正常,可是怎麼能不會自己吃飯、大小便呢?造成這些現象的主因多半在父母。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孩子自理能力差的原因和應對方法。

01、爲什麼很多孩子自理能力差?

其實,孩子自理能力差跟家長的寵溺有着極大的關聯。現在的家長都比較寵孩子,總想把最好的東西給他們,而且,吃飯喜歡喂,穿衣喜歡幫……恨不得一天24小時圍在孩子身邊伺候他。

殊不知,這種寵愛會讓孩子過度依賴父母,生活不自理,思想不獨立,遇到事情總想着父母解決。就像案例中的小優兒子一樣,在媽媽的寵溺下,4歲還不會吃飯穿衣上廁所。

還有不少父母,他們總是擔心孩子,以爲孩子年紀小,能力差,做不好,比如孩子自己吃飯很開心,可是家長卻嫌孩子吃得慢、吃得少,於是便堅持餵給他們吃;孩子自己穿衣服很墨跡,家長着急上班,擔心遲到,硬要幫孩子穿;孩子端飯、掃地,家長怕孩子把碗摔了,幫倒忙,不讓孩子做……父母的過度“擔心”扼殺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

02、自理能力差,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幼兒園小班還好說,老師通常會多拿出一些精力陪伴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可是到了中班、大班以後呢?三個老師負責三四十個學生,如果孩子自理能力差,吃飯要喂,大小便不知道去廁所,又有哪個老師敢要呢?估計很快就會被“勸”回家了。

不僅如此,孩子也會被影響,比如自卑。現實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清楚一個道理,那就是在羣體生活中,沒有人會永遠幫助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要通過自己的雙手去解決問題。如果孩子自理能力差,別的孩子自己吃飯,他要等着老師;別的孩子自己穿衣服鞋子,他要等老師穿;別的孩子自己上廁所,他卻會憋在褲子裡……這些情況不僅會讓他被別人嘲笑,還會喪失信心,變得自卑。

時間久了,有的孩子或許會在老師和父母的鼓勵下,重新站起來;有的人卻會繼續依賴父母,即使成年,也離不開父母的身邊。所以說,父母千萬不要覺得這是一件小事,要知道,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幫助孩子一輩子,必須要讓他們自己站起來。

03、怎麼培養娃的自理能力?

那麼,父母怎麼才能幫娃培養良好的自理能力呢?三個小妙招可嘗試。

1、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父母不僅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還應該適當示弱,讓他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媽媽今天好累啊,寶貝可不可以幫媽媽掃掃地、送垃圾、拿包包、疊被子?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擔心他們做不好,只要肯做,就會有很大的進步

2、適當地鼓勵孩子

要想讓孩子堅持去做,父母的鼓勵很重要!

可以言語鼓勵,可以給他個擁抱,也可以給個小紅花。最近兒子幼兒園開展了一個小活動,孩子回家做幾件家務,做完以後自己在紙上畫出來,父母在旁邊文字備註,第二天帶去幼兒園,老師會根據孩子的圖畫給予一定的獎勵:班級表揚、課堂分享、漂亮的小紅花。

活動開展以來,兒子特別積極,每天晚上都會幫我端飯、刷牙、擦桌子。

適當的鼓勵不僅會加深孩子做事情的信念,還能讓他們更自信,更主動。

3、給孩子做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想孩子成爲什麼樣的人,父母的引導非常重要。就拿事情來說,如果父母懶得不得了,一味地依賴長輩,孩子也會有樣學樣,變得懶散,沒有自理能力。

所以說,陪伴孩子的時候,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