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大陸對臺統戰還不如日本(石文傑)
當前對臺工作最用心的是日本,因爲對臺工作用心貼心,其效果不言可喻;日本對臺實施免簽證措施和承認臺灣駕駛執照,讓臺灣人「足感心」。日本在臺交流協會人員編制十分龐大,不是沒有原因的。(新華社資料照)
常聽到一首歌:「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一口家鄉話,句句訴衷腸;老鄉見老鄉,心兒滾滾燙,一壺家鄉酒,滴滴暖胸膛。」
2014年2月利用年假之便,拜訪了大陸幾個對口單位,在與全國臺胞聯誼會座談時,我故意「撂」了一段臺語(閩南語),引起一陣小小的騷動,因爲在座的臺聯幹部幾乎不會聽和講,個個面面相覷,後來我改用國語(大陸稱做普通話)說了一句話:「對臺工作不用臺灣多數人常用的語言,行嗎?!」
午宴時,原先未趕上座談的該會會長汪毅夫先生邀我同桌,因爲他是廈門人,從頭到尾我們都用廈門話(閩南話)交談,雙方備感親切,不禁回想起前些年與廈大教授陳孔立一席閩南語交談,也有一見如故的親切感。
席上我告訴汪會長,當年明末清初,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等人因爲學會中國官話,並且尊重中國傳統敬孔祭祖習俗,所以能順利傳教,並且結交中國士大夫,爲中西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貢獻。我還舉清代因爲迴避原則,臺籍考生通過科舉卻未能留臺爲鄉梓服務,但清代派駐臺灣的官員或官兵則儘可能揀選閩籍人士,使工作上無語言障礙。清末開港通商後來臺的長老教會牧師如馬偕、馬雅各,以及後來來臺傳教的天主教神父、修女,大多能使用流利的臺語、客語甚至原住民語,因此能順利傳播基督福音,推廣教會工作。
當前對臺工作最用心的是日本,因爲對臺工作用心貼心,其效果不言可喻;日本對臺實施免簽證措施和承認臺灣駕駛執照,讓臺灣人「足感心」。日本在臺交流協會人員編制十分龐大,不是沒有原因的。
想當年日據臺灣時,凡是來臺工作的基層公務員、警察都要先學會閩南話、客家話、甚至原住民語言,因此多能擄獲人心,足見其治臺用盡心力。汪會長對我上述講話頻頻微笑點頭,還表示考慮加強會內同仁的臺語能力,我最後還送給他一句話:「中國對臺統戰已經輸給日本,多加油!別再落後美國、歐盟!」
對着統戰部的官員,我說出重話:「中國對臺統戰不如日本!甚至不如美國、歐盟!」並舉全世界100多國對臺免簽證爲例,提醒中共當局,對臺胞證應檢討簡化,並研議予以免簽證,甚至不宜否認臺灣駕照在大陸可一體適用。朋友聽後捏了一把冷汗,擔心恐被列爲不受歡迎人物,我則以笑回之。2015年3月我又參加了大陸參訪團到了北京,見到了相關的工作人員,仍能獲得善意的迴應。
2015年習近平參與兩會的「聯組會」討論,習在會中提及(新華網雖未刊,但在新華社官方微博「新華視點」提到習近平在旁旁聽)有政協委員提到,自己在境外用閩南語表演時曾受到厚待。習近平對此表示,臺灣除了原住民,「大陸去臺的以閩南地區爲主,講的就是閩南話,血緣相親,文緣相承。閩南文化做爲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大有文章可做。」
雖然此一消息未受到普遍重視,但事實上,閩南文化在兩岸交流中所受的重視以往並不全面,在有了習總書記的加持後,相信由廈門大學牽頭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在今後必然提出全新規畫。原名漳州師範大學的閩南大學亦可能因此在兩岸閩南文化交流、閩南文化創新、閩南青年文化合作,如閩南歌曲、閩南戲劇現代化、閩南風俗文物等方面成爲新的基地,以及新型的青年交流方式。
當年蔣經國陪同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到南部參訪,發現李能用閩南話和南部鄉親親切交談,給他相當感慨,從此他勤練臺語。語言這東西十分微妙,甚至不可理喻,同鄉人見面就是愛用家鄉話交談,可縮短彼此距離。國臺辦副主任鄭立中到南部爲蝨目魚業者聯繫契作工作,因爲他能使用流利的臺語和南部鄉親博感情,因此工作無往不利、頗受歡迎。國臺辦主任張志軍首抵臺灣,先用閩南語向大家問好,博得各界好感與肯定;捷克議長到立法院演講,也先用閩南話問好大家,立即博得熱烈的掌聲!
當年的黨外、現在的民進黨早期所舉辦的各種演講場,從頭到尾都使用臺語,因此場場爆滿。其中奧妙就在這裡!期待大陸的各單位能對此有所體悟和掌握,期能發揮事半功倍的加乘效果!
(作者爲前長老教會臺南神學院講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