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大 傳承人文精神學

哈爾濱工大小檔案

擔心「把學生培養得愈來愈像機器」的王樹國認爲,科技不該讓人自大,「以爲別人都圍繞着你而活」。

「我問楊利偉大陸首個進入太空太空人),地球看起來怎樣啊?他告訴我:『很美,地球是最美的星球!』我又問他,太空中看得到長城嗎?他沉吟一會,說:『看不到,因爲長城太渺小了。』那一刻,我忽然頓悟了……」

太空人看地球 讓他頓悟

今年10月來臺參加海峽兩岸大學校長論壇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王樹國,雖然本身學的是工科講話時卻總帶着哲學家氣息人文的反思。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成功發射,大陸成爲全球第三個獨立載人航太飛行的國家哈工大居功厥偉。太空人楊利偉在哈工大演講時便說:「在我工作的周圍,有近40%的人是哈工大畢業生!」

不過,王樹國卻不以航太工程上的巨大進步爲足,楊利偉告訴他「太空中看不到長城」,反而使他領悟:人不該自大,不該一味追求頂尖,「以爲別人都圍繞着你而活」;在人生長河中,每個人渺如星塵,如果能爲後世留下一點遺緒,就非常知足了。

關注大學發展讀書

正是出於這個理念,王樹國特別關注大學發展、人才培養、文明傳承。他曾在一場大學校長論壇上說:「我是研究機器人的,希望機器愈來愈像人;但身爲校長,我擔心把人培養得愈來愈像機器!」此次來臺,王樹國也表示,大學培養人才,是讓學生成爲社會人、爲社會做事,不只是讀書機器。

「哈工大雖然以理工專業,但從未偏廢人文素質法律經濟政策,我們認爲這些都是認識社會的重要工具性知識;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原理相通,同樣爲人文社會服務,」王樹國說。

兩岸教育交流 爲下一代

他表示,哈工大一年有60多位交換學生來臺,有70餘位臺灣學生去哈工大;藉着參訪鄉下農村工廠,增進雙方瞭解。他認爲,推動兩岸教育文化交流,並不是爲了這一代人,更重要的是未來的年輕人融合理解;讓精神內涵在年輕世代中傳承並實現。

身爲科研學者,卻認定科學是爲了服務民生、爲了更好的下一代,這位思想自由的哈工大校長令人想起那句廣告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